原文刊载于2021年第14期《财新周刊》商业栏目
撰稿:陈雪婉、赵煊
几经推迟,3月30日晚,广东省能源局、国家能源局南方监管局连夜下发5月恢复电力现货交易的通知,以回应多家独立售电公司因企业经营损失扩大,希望扩大电力交易市场的诉求。
这份名为《关于征求南方(以广东起步)电力现货市场2021年结算试运行实施方案及应急处置原则意见的函》,称计划先于今年5月开展整月电力现货结算试运行,再根据情况定夺后续月是否连续结算。
2020年12月,多家售电公司上书广东省能源局、国家能源局南方监管局,反映政府通过设定年度长协交易比例,同时通过限定月度交易市场供需比例来控制价格,导致企业出现大幅亏损。据广东电力交易中心披露的数据,今年1月,广东省共计477家售电公司,参与交易的156家,其中50家售电公司出现亏损,亏损面约为32%,较去年同期扩大近30个百分点,售电公司总体从市场净获利0.3亿元,同比下降65%。今年一季度以来,售电公司的亏损还在加剧。
广东省一直被视为电力体制改革前沿,也是全国最早开展售电市场改革的省份,为何出现这样的局面?事实上,其他开展售电改革的省份也不断有售电公司退出市场。2019年1月,江苏就有12家售电公司退出电力市场;10月,山东电力交易中心公布31家售电公司注销营业执照、24家售电公司退出电力市场。今年一季度,全国又有约33家售电公司退出市场。截至2021年1月底,公示的售电公司数量约4690家,实际参与市场交易的或不到四分之一。
一方面,市场经营自然有赚有亏,前几年利润空间大时,民营独立售电公司很少将资本积累投入到探索客户增值服务、软件升级、培训人才等方面,而单纯“吃价差”模式已穷途末路,最终面临残酷的市场洗牌。另一方面,矛盾的本质是政府多重政策目标叠加的结果,既要保电力供应稳定,又要推动能源转型、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同时价格等体制机制尚未理顺,还要兼顾公平与效率,这些都制约了政策的腾挪空间,甚至有地方政府形容“戴着枷锁跳舞”。
……
被控制的市场
……
多方博弈
……
售电出路何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