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解读了品牌与产品之间的关系,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品牌的存在形式,包括无品牌、制造商品牌、渠道商品牌、公用品牌以及广义上的品牌。同时探讨了品牌的重要性及其在产品营销中的作用,总结了产品与品牌之间的核心关系是创造价值并满足客户需求。最后指出,品牌既不是企业的战略核心,也不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而是产品的一部分。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品牌与产品的关系
品牌是产品的灵魂,产品是品牌的宿主。品牌与产品相互依存,共同创造价值。
关键观点2: 品牌的五种存在形式
1. 无品牌:部分产品没有品牌,但依然可以销售。2. 制造商品牌:制造商拥有产品的品牌,是最普遍的商业现象。3. 渠道商品牌:渠道商推出自有产品品牌,形成销售新模式。4. 公用品牌:特定地域形成的公共品牌效应或功能。5. 广义上的品牌:包括国家、民族、公司等也可以有品牌。
关键观点3: 品牌的商业作用
品牌可以帮助企业提升产品价值,提高客户信任度,扩大市场份额。同时,品牌也是企业的一种商业工具,可以用来区分竞争对手的产品,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观点4: 品牌与产品的核心关系
创造客户价值是品牌与产品的核心关系。企业应注重产品创新,满足客户需求,而不是过度依赖品牌建设。
关键观点5: 品牌的正确观念
品牌既不是企业的战略核心,也不是无用之物。而是产品的一部分,具有中性的商业作用。企业应树立正确的品牌观念,注重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
正文
来源:容纳商业评论(ID:rona-company)
了解产品和品牌的关系,核心的目的是树立正确的经营观。
既不要搞“品牌至上论”,执着于不断搞概念、做噱头,而忘记了企业做好产品才是本谋。
也不要忽略了品牌对产品价值的提升、对产品信誉的背书,能够赋予产品新的精神价值。
全文约:5991字 | 预计阅读18分钟 | 建议收藏
|
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对品牌的定义是:
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他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区别开来。
在商业领域,品牌在法律保护的意义上还是一个具体的商标,它是组织对某个名称所持有的长期专用权力。
当然,这个商标的使用是有时间限制的。(中国的商标的使用期限一般为10年,临期需要续费)。
产品主要存在四种情形:
无品牌、制造商品牌、渠道商品牌、公用品牌。
无品牌
首先,不是所有的产品都有品牌,即使在现代社会,无品牌的产品仍然大量的存在。
例如,很多农产品是没有品牌的。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一个农贸市场里,摊位上的蔬菜、水果大多数是没有品牌的,消费者凭借他们的卖相来选择购买。
中国的农贸市场同样也是如此,一种青菜有产品的名字,但是具体出自于哪个农户,就无从所知了。
当然,在水果、蔬菜领域也可以做品牌,例如美国新奇士的橙子、中国云南的褚橙、新西兰的佳沛奇异果,联想的佳沃蓝莓等等。有品牌的水果或者蔬菜,一般会产生更高的溢价。
还有一种情况是企业有品牌但产品无品牌,即纯粹的加工型企业。
世界上大多数的服装、电子产品、机械都是在中国制造的,但是那些制造这些产品的工厂并不一定拥有产品品牌。
而代工厂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规模小、实力弱,以苹果公司最主要的四个代工企业:鸿海(富士康)、
台积电、
和硕、广达等为例,他们都是世界500强企业。
其中富士康在2022年营收约为1.48万亿人民币,在2023年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第27位。规模最小的广达电脑,2023年营收约为2376亿人民币,比同期格力的营收还要高。
当然,从作为一种组织类型的企业角度看,鸿海科技、台积电、广达电脑是有品牌的,即企业的品牌,代表的是这些企业的专业感、信誉。
因此,我们说,即使产品没有品牌,只要有通用名,还是可以销售,甚至也可以做的很好。
制造商品牌
产品的制造者同时拥有产品的品牌,这无疑是最普遍的商业现象。
这里的制造,是一系列的完备的流程。包括了产品的研发、设计、材料选择、加工、营销及服务的全链条的管理。
各行各业的品牌大多数都是这样的类型。例如我曾经服务过的一些企业,包括中石油、青岛啤酒、伊利、方太厨电、奥克斯电器等等。
在现代产业链分工协作的背景下,其中的很多环节并不一定是由自身投资的企业完成,但是必须经由自己进行全程的管理。
比如手机厂商,大多数的零件甚至整机都是由代加工企业去生产制造的,但是研发、设计、营销、服务及代工的质量监督、管理还是企业完成的。
牛奶也是农产品的一种,最初人们喝牛奶都是挤出来放在桶里售卖,这时是无品牌的。
现代化的乳业企业,则将鲜牛奶进行加工,通过不同的方式生产出各类的乳制产品,包括鲜牛奶、酸牛奶、奶粉、牛奶饮品等。由此产生了品牌。
上述的制造商创造了实体的产品,当然还有一类制造商所制造的产品比较特殊,因为这类产品不是物质的存在,而是某种服务或者精神的存在。
例如:劳动本身就是一种产品,最典型的是家政服务,人们花费较多的费用所获得是是一种无形的劳动产品,照顾小孩、打扫卫生、做饭等等。
家政服务中最出名的品牌就是“菲佣”,菲佣顾名思义,是指来自菲律宾的家政专业服务人员,他们多数稍有文化、稍懂英语,因为在70年代的香港形成了良好的口碑,素有"世界上最专业的保姆"之美誉。
因为“菲佣”的品牌效应,使菲律宾成为人口输出的大国,仅2015年,海外就有约240万的海外劳务人员。
2019年,中国和菲律宾签订了引进菲佣的初步计划,一个菲佣的年薪达到了30万。现在,在上海、北京等地,一个专业优秀的家政服务人员的收入甚至远远超过了普通的白领。
服务类的产品除了家政类的还有许多形式,比如物业服务、维修服务等等。
还有一类产品是无形的,但是其品牌的价值体现更加明显,那就是人造的虚拟的精神类产品。
最早的虚拟产品是神,人们在头脑中创造了神,用来保护自己,带给自己心灵的安慰。可以说,信仰就是一种精神产品,他们的制造者和丰富者是宗教组织,是全世界最大的心理治疗机构。
现代社会中还有另一种普遍的产品,他们既有精神的属性,又承载于物质,两者不可分割,这类的产品就是娱乐产品,包括音乐、电影、戏剧等等。
我们以电影为例,它是什么?是影院、是屏幕、是播放机吗?是又不完全是,是由光影组成的画面,而最后又是故事、人物、观念等等。人类又通过电影、戏剧衍生出人物形象。
迪斯尼是拥有原创IP最多的企业,也是全球最大的品牌IP授权获利的企业之一。2023财年迪斯尼营收达到888.98亿美元,其中电影的收入为48.27亿美元。
迪斯尼还有一项收入最能自己的证明品牌的价值,即衍生品授权和零售业务收入达数十亿美元,授权版块的净利润高达30%以上。其中,仅米奇(中国翻译为米老鼠)的衍生品授权就高达几十亿美元。
品牌授权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证明品牌有价值的案例,米老鼠的形象遍布各个领域,包括服装、鞋帽、家具、食品等等。
被授权的企业是不是会很亏呢?答案当然不是。拿到米奇授权的产品不仅仅提升了销售,也提高了溢价能力。
一件成本为20元的T恤衫,没有品牌也许30元钱也不好卖,但是因为有了米奇的形象,可以卖到100元以上。
渠道商品牌
渠道商是指以流通为主营业务的组织,是连接制造商与消费者的企业,包括批发商、经销商(代理商)、零售商等形态。
最著名的渠道商是沃尔玛,连续十年位居世界500强的首位。2024财年营收6481亿美元(约人民币4.71万亿人民币),位列世界500强的第一名。
我们说渠道商品牌,除了指他们所代表的企业品牌以外,在10年中,渠道商早已把品牌的触角延伸到各类的产品之中。也就是说,在渠道商销售的产品中,也包含了许多由他们自行设计、找代工厂加工、采购的使用自己品牌的产品。
例如“惠宜”就是沃尔玛推出的主要的产品品牌之一,在中国,这个品牌所覆盖的产品已经包含了商品款数达到了2000多个,使用的范围主要为干货、快消品、冷冻食品,包括米面油、调味料、液态奶、果汁、酒水、坚果、饼干、红枣、冷冻海产、肉类、水饺、手擀面条,再到加热即食类的披萨、牛排、米饭等,可全面满足人们生活所需。最近甚至拓展到了宠物食品及系列使用产品。
除了惠宜外,还有鲜食品牌Marketside、服饰、家居George,在欧美国家,沃尔玛的自有品牌已经占比超过了20%。
另一家全球著名的零售品牌Costco(中国翻译为开市客),2023财年营业收入达到2422.9亿美元(约1.77万亿人民币),位列2023年《财富》世界500强的26位。
Costco于1995年创立自有品牌Kirkland Signature(中文翻译为科克兰),主要覆盖休闲食品(果干、坚果),保健补剂,面包,也包括冷冻食品、生鲜肉品、清洁用品、纸类用品和电池等,目前销售占比超过28%。Kirkland甚至已经成为全美排名第一的健康品牌。
在欧洲,渠道商的自有品牌的比例更高。荷兰最大的零售企业Ahold(阿霍德)的自有品牌在英国的销售占比达到47%。
还有一个在中国发展比较好的德国超市企业奥乐齐(ALDI),2023年全球门店数量超过1.3万个,2023年国际营收超过1000亿美元,
而奥乐齐的自有品牌销售占比甚至超过90%。
2024年,奥乐齐推出了一款自有品牌的53度纯粮白酒,售价9.9元,形成了热销和网络热议,这就是渠道商品牌强势发展的一种呈现。
渠道商发展自己的产品品牌成为一种趋势,在最近的10年发展的越来越迅速,这也给制造商以很大的挑战。
要么建立自己的品牌,要么就得沦为供应链上的代工者。因此,制造商面临的不仅仅是同行的竞争,还有来自渠道商的挑战。
公用品牌
公用品牌也称为公共品牌,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的品牌形态。
从广义上说,很多公共品牌是自然形成的,甚至公用品牌没有被注册,也不属于某一个具体的组织或者个人。共用品牌一般是因为其产品来自于一个特定的地域所形成的一种类品牌的效应或者功能。
最典型的例子是德国制造(Made in Germany)、
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
日本制造(Made in Japan)。
德国制造具体的指来自于德国工厂生产的东西,它代表了严谨、精致、高质量的标准等等,可以说大到汽车,小到指甲刀,德国制造的产品成为了一种高品质的标签。
日本制造也有类似的作用,在80年代,日本的电器代表的是质量上乘、经久耐用,也被全世界人追捧。
而今天,
中国制造也在全球强势崛起,代表了品质优良,价格实惠。
这种国家制造品牌,是靠着整个国家的制造业企业的多年的行动和实干,靠着产品在客户中的良好体验换来的。
反过来,这些国家的企业,也在享受着这个公用品牌的福利。例如德国的产品普遍的被客户认为价值更高一些,日本的某些产品更值得信赖。
类似的品牌还有北欧的设计、新西兰的牛奶、法国的红酒、美国加州的牛肉等等。
中国的公用品牌中,最普遍的一个例子来自餐饮业,即兰州牛肉面(也被称为兰州拉面)。
作为一种清真风味小吃,他被誉为中华第一面。全国的兰州拉面品牌商号的餐饮店有几万家之多。2010年,兰州市出台了《兰州牛肉面商标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办法中规定,凡是符合"兰州牛肉面"注册商标使用条件的企业和个人,都可以免费使用该商标。
兰州拉面不仅仅在中国,而且走到了海外,如果单纯的按照店面数量来计算,他或许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连锁餐饮品牌了。
与之类似的还有福建的沙县小吃,这个源自三明市沙县的小吃品牌,商标属于三明市,并由地方协会组织进行推广,仅沙县一地就有1.3万人经营,店面数量超过1万家,甚至开到了美国。
在中国的农业领域,近些年在农业领域出现了许多公用品牌,以农产品的产地为概念,注册品牌并整体性的推广一个地域的农产品成为一种新的探索。
例如阳澄湖大闸蟹、盱眙小龙虾、烟台的苹果、甘肃的枸杞等等。
因此,
公用品牌可以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组织,他以一种组织成员公用的方式存在,狭义上的公用品牌属于协会、政府或者组织,广义上的公用品牌甚至没有归属。
广义上的品牌
如果我们超越商业领域,品牌的外延继续扩展,则可以跨越边界,走向增加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