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这个故事跟克郎和川边绿的故事一样,令人感慨唏嘘。但是在感慨唏嘘之余,还多了几分沉重,让人感到心口堵得慌。
故事的主人公叫浩介。浩介的父亲是公司老板。浩介从小生活优越,父母对他疼爱有加,有求必应。
浩介进入初中后,家里的气氛有了变化。虽然父母什么也没有对他说,但他已明显感觉到了。
先是父母开始节衣缩食,并开始争吵,相互埋怨。后来,逐渐取消了社交活动和旅行。再后来,家里“多余”的东西消失了,比如浩介爸爸上班的代步工具——车,还有浩介房间里的音响设备。
在那个初二的暑假,浩介的父母决定带着浩介连夜潜逃。
原来浩介父亲的公司经营不善,出现了非常严重的状况。由于无力偿还债务,那一大堆不断膨胀的债务使公司陷入了无法挽回的困境。这一切将会在下个月全面败露。
走投无路的父亲打算以休假一周的借口带领全家连夜出逃。
浩介之前一向以父亲为荣,觉得父亲是最值得信任的人,他说什么做什么都是对的。
而现在,父亲的这个出逃决定,让浩介对自己的人生感到不安,他对父亲完全失去了信任,失望到了极点,父亲的形象在他心中轰然倒塌,他甚至觉得父亲跟流氓无赖没什么两样了。
浩介满怀着这样一种情绪,跟着父母在那天夜里登上了出逃的大货车。
几个小时后,大货车在高速路上的一个服务区停了下来,全家人去上卫生间。
浩介最后解完手,他没有回到大货车上,反而朝相反的方向逃走了。他只想逃离父母,离他们越远越好。
浩介先爬上了一台已经启动的货车,然后辗转来到了东京。
虽然浩介完全不知道今后应该怎么办,但当时却因为终于摆脱了父母而感到无比兴奋。
浩介安静下来时想:父母发现自己失踪了会怎么做?他们是不能报警的,也不能自己寻找,更不可能回家……很可能先到目的地,在那边安顿好了再寻找浩介。可是他们仍然无法公开寻找,因为一旦公开就会被恐怖的债主们发现。而浩介自己也没办法父母,因为是出逃,不可能再使用真名。
浩介想到有可能再也见不到父母了,不禁有点心酸。但马上又想,自己和父母的心已经不在一起了,再生活在一起还有什么意义呢?
浩介在东京车站胡思乱想时,被警视厅少年科的刑警盯上了。因为每年暑假结束时,都会有一些少男少女离家出走。所以,每当这个期间,就会有便衣刑警在各个车站巡查。
刑警发现了浩介,把浩介带回了警察局。可是,刑警们却什么也问不出来,因为浩介铁了心什么也不说,他只好在警察局暂时住下了。
一天天过去了,让警察们头疼的是,他们使出了浑身解数,既没办法让浩介开口,也没办法查到浩介的真实身份,各地的警方也始终没接到符合浩介特征的寻人启事。
于是,浩介被送进了丸光园孤儿院。
浩介长大后成为木雕师。虽然记忆深处还没忘记那个全家出逃的夜晚,但却难得再想起了。因为他常常为自己感到庆幸,庆幸自己没跟父母一起出逃,庆幸自己在那个夜里毅然选择和父母诀别,庆幸自己挣脱了亲情的束缚,才终于抓住了幸福。
40年后,已经50多岁的浩介回到了家乡。他在一家小酒馆跟酒馆妈妈桑闲聊时,无意间发现这个妈妈桑是他初中同学的妹妹。因为他在小酒馆里看到了当年他跟父母出逃前卖给同学的唱片,唱片上有他熟悉的标记。而他从妈妈桑嘴里听到了这样一个令他目瞪口呆的故事。
妈妈桑说,40多年前,这张唱片的主人,也就是他哥哥的同学,因为家里欠下了巨额债务,无力偿还,全家连夜潜逃。但是两天后,他们一家三口都死了,是自杀。那个父亲先让太太和儿子吃了药,等他们熟睡后,把他们从船上推落到海里,然后父亲留下遗书后也自杀了。
原来,在四十多年前那个出逃的夜晚,浩介的逃走把父母逼入了绝境。在父母别无选择决定自杀时,首先考虑的依然是儿子的处境。他们想到,如果死的只有他们两个人,儿子将来会怎样?他怎样生存下去?那些债主追债追到儿子头上怎么办?所以父母决定在自杀的同时,把儿子浩介也从这个世上抹去,他们绝不能影响到儿子。因此,他们才想到了这个办法,把儿子一起“杀死”,推入海中。大海广阔无垠,找不到尸体也不足为奇。
为此,父亲专门留下了遗书。从遗书中人们得知,他们一家三口全都死了。
浩介听了这个故事,头脑一片混乱,这分明讲的就是他自己家的事啊。
浩介混乱的大脑挣扎着不肯承认:不,不,这不可能!就因为我不幸摊上了那样的父母,才害得我一路饱尝艰辛,连真名都不敢用,我如今稳定的生活,全靠我自己的打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