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起点锂电
起点锂电大数据是锂电池全产业链领先的资讯服务平台,我们致力于为锂电池上下游企业提供最前沿的资讯和最专业的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一条漫画  ·  明明是三个人的电影,我始终不能有姓名? ·  16 小时前  
安徽消保委  ·  第四届安徽特色伴手礼 | ... ·  3 天前  
安徽消保委  ·  第四届安徽特色伴手礼 | ... ·  3 天前  
一条漫画  ·  不是老婆厉害,是我的头厉害 ·  3 天前  
一条漫画  ·  老公给闺蜜花了好多钱,我怎么才能要回来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起点锂电

35亿电池项目已叫停

起点锂电  · 公众号  ·  · 2024-08-14 19:07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在锂电产业链逐渐恢复的背景下,2024起点固态电池技术论坛第二届PECA光储充联盟理事会的会议信息。会议时间为2024年8月30日,地点为深圳南山区深圳湾科技生态园。文章还提到了锂电产能过剩的问题,许多企业选择暂缓或取消项目建设来及时止损,并转向海外市场寻找机会。一些企业如宁德时代等通过海外大储业务获得可观收益。同时,行业内人士认为,未来海外储能市场仍具有较大潜力。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会议信息

会议时间:2024年8月30日,会议地点:深圳南山区深圳湾科技生态园,主办单位:起点固态电池、起点锂电、PECA光储充联盟联合主办,活动内容:第二届固态电池技术论坛等。

关键观点2: 锂电产业链恢复

一季度多数储能电池企业开工率不足5成,二季度主流电池厂基本突破6成,预计下半年开工率有望提升至75%。

关键观点3: 产能过剩与项目延期

由于锂电池产能过剩风险加剧和市场竞争激烈,许多企业选择暂缓或取消项目建设。据统计,仅20家动力/储能电池企业2025年产能规划已突破6100GWh。业内认为行业已经进入“超级过剩时代”,预计储能企业一半多将被淘汰。

关键观点4: 企业转型与出海

面对产能过剩问题,企业开始转向海外市场寻找机会。国内电池企业的海外储能业务在出货增速和毛利上均优于国内业务。一些头部企业如宁德时代等在海外市场获得了大量储能订单。乌克兰市场成为中国光储产品出口的新“热土”。海外储能市场仍具有较大潜力。


正文

倒计时16天

2024起点固态电池技术论坛
第二届PECA光储充联盟理事会
会议时间: 2024年8月30日
会议地点: 深圳·南山区深圳湾科技生态园发布中心
主办单位: 起点固态电池、起点锂电、PECA光储充联盟
联合主办: 深圳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前言

产能过剩周期下 项目延期、取消成为常态
来源|之筠

排版|小锂

综观2024上半年至今,锂电产业链整体开工率正在逐步恢复。一季度,多数储能电池企业开工率不足5成;二季度,主流电池厂基本突破6成。预计下半年开工率有望提升至75%。

但不可否认的是,国内市场内卷大环境并未好转,头部储能电池厂重心转移至海外市场,中小企业以及跨界企业的处境未改变,原先投资产能正在加速退场。

近期,黑芝麻对外称,公司根据外部经济形势和所处行业的发展态势,严控投资风险,避免投资损失,暂缓新能源储能项目建设。

据悉,目前黑芝麻正在进行行业、财务方面的研判,是否重启建设要待研判结果出来再定。

结合企业自身和储能行业情况来看,项目后续重启希望渺渺。实际上早在4月,就有报道称,南方黑芝麻35亿储能项目已被叫停。

01




“及时止损”
官网介绍,南方黑芝麻始创于1984年,是一家以黑芝麻产业为主业的大型民企集团,曾是国家首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997年4月,黑芝麻在深交所上市,成为“中国黑芝麻产业第一股”。

2017年开始,黑芝麻抓住机会,计划对天臣新能源增资5亿元,从而获得天臣新能源59.09%股权,此举旨在利用天臣新能源作为跳板,拓展储能业务。

2023年,当时正是储能产业的发展良机。黑芝麻踌躇满志,将下属全资子公司——江西小黑小蜜的经营业务转型为储能锂电池生产经营,并在江西南昌新建区建设磷酸铁锂储能电池生产基地。

同年4月,黑芝麻宣称将同步在江苏南京市、江西南昌市建设磷酸铁锂电池生产基地、共6条生产线,全部建成后将形成年产18GWh方形磷酸铁锂电池的生产规模,达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约136亿元。产品主要应用于储能(家庭储能和工业储能等)领域。

根据公告,该项目预算投资达35亿元。按计划,分两批建设,一期项目在2025年1月达产,二期项目预计在2025年10月达产。

黑芝麻彼时认为,项目建成投产后,公司将形成健康食品与储能电池双主业的经营格局,经营规模、盈利能力将得到很大提升。

但一方面,黑芝麻自身跨界锂电池的进度不及预期;另一方面,2023年下半年,锂电池产能过剩风险加剧,储能行业蓝海变红海,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行业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价格战”漩涡之中,企业“叫苦不迭”。据不完全统计,仅2023年就有十几个储能相关项目均宣告终止。

反观黑芝麻业绩,频频下滑的业绩也难以支撑起在储能领域的庞大资金投资。

2018-2022年,黑芝麻净利润分别下滑76.89%、42.40%、93.03%、11266.13%、33.26%,对应的报告期内,分别实现净利润2420.89万元、1394.38万元、97.24万元和-1.09亿元、-1.45亿元。

巨亏之后,2023年,黑芝麻实现归母净利润约4307.82万元,同比扭亏,但仍远未能弥合此前的亏损缺口。

幸运的是,该项目并未进行实质落地建设,只做了前期的研究论证、设计等,并未给黑芝麻造成实际亏损。

02




电池巨头也在缩减投资
从2023年起,电池产能过剩成为行业最关注的话题之一。

据统计,仅20家动力/储能电池企业2025年产能规划已突破6100GWh,若考虑全球范围内其他产业巨头的发展规划,2025年全球动力与储能电池企业产能规划很可能将超过8000GWh。而据市场最乐观预测,到2025年动力与储能电池市场的总需求约2000GWh。

在储能领域,2024年上半新注册的储能相关企业共计40788家,平均算下来日增224家。不少产业界人士和机构认为,行业已经进入“超级过剩时代”。预计储能企业一半多将被淘汰。

今年以来,不仅国内市场内卷,由于海外电动汽车市场需求放缓,海外电池巨头们也顶不住业绩压力,开始缩减投资,项目接连被叫停。

LG新能源计划调整新项目的扩张步伐或缩减部分项目的投资规模,将今年符合IRA税收抵免条件的预期产能从45—50GWh下调至30—35GWh。

松下能源北美公司负责人Allan Swan表示,松下将2030财年的电动汽车电池生产目标下调了约30%,从200GWh降至150GWh。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仅从产能端来看,目前电池厂规划产能和实际落地产能存在较大差距。起点锂电认为,既需要警惕未来两到三年的产能过剩问题,但也无需太过担忧。

一方面,基于目前大环境,不少原有规划中的产能会因为资金、预期收益率、审批等诸多问题已无法兑现。可以看到,包括头部企业在内的电池厂正在缩减投资规模,落后产能加速淘汰。

比如,LG新能源在6月28日宣布暂停美国亚利桑那州储能电池工厂的建设;松下取消挪威电池工厂计划;BritishVolt公司取消加拿大电池工厂;德国BMZ电池取消德国工厂计划;蜂巢能源取消德国第二工厂计划,仅上述取消项目的规划产能合计就达150GWh以上。

据起点锂电了解 ,目前国内不少一二线电池厂2022、2023年期间宣布落地的电池项目也暂缓,或者处于一期建设后的观望状态,实际产能与投资规模远低于此前规划。

譬如蜂巢能源方面也坦承,2021年定下的600GWh产能目标是大跃进的盲目扩张。

另一方面,在动储市场竞争越发激烈下,“强者恒强”会加快淘汰10GWh规模以下的工厂。

从目前的动储已投产项目来看,新建电池工厂的主流设计就是单线产能10GWh左右、规划总产能20GWh-50GWh之间的工厂。

在产能过剩周期中,若订单不足、业绩承压,国内外更多动储电池企业会选择项目延期,实际落地产能也会大打折扣。

03




储能加速出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