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壹号收藏
壹号收藏公众微信,将为您提供最新、最全、最快的投资收藏资讯。我们将不定时邀请业内专家、收藏家在线和大家分享交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疆949交通广播  ·  18岁小伙失联获救,付费8万!救援者:首次收 ... ·  昨天  
封面新闻  ·  铜梁龙马明日开跑! ·  昨天  
封面新闻  ·  铜梁龙马明日开跑! ·  昨天  
新疆949交通广播  ·  刚刚,利好传来!事关AI→ ·  昨天  
新疆949交通广播  ·  正式实施!驾驶证申领政策有变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壹号收藏

【图文】红楼梦摄影师独家珍藏,80%的红楼梦剧照首次公开!

壹号收藏  · 公众号  ·  · 2019-12-29 11:56

正文


12月25日,饰演“贾宝玉”的欧阳奋强在微博晒87版《红楼梦》剧组主演重聚的照片,并发文感谢袁玫(袭人)的精心安排和宴请。 照片中,饰演王熙凤的邓婕、饰演平儿的沈琳、饰演惜春的胡泽红等主演同框合影,笑容灿烂。 你还能认得出各位老师们分别饰演的是谁吗?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1987年,一场红楼绮梦来到荧屏前,走进千家万户,书写了一场凄美的《红楼梦》。


从此,《红楼梦》火遍大江南北,耗时3年、前后投资680万,走遍全国10省41个地区219个景点,无论是角色塑造,还是造型、服饰、音乐,《红楼梦》都称得上是一座高峰。


《1987,我们的红楼梦》纪念画册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活动价99元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全景式纪念画册,书中图片多来自红楼梦摄影师李耀宗珍藏,设计师用原照片电分调图,忠实还原“红楼梦”的古典美,再现80年代中国的颜值担当。


作者简介



李耀宗,87版电视剧《红楼梦》摄像,央视电视剧《三国演义》总摄像师。


推荐理由


★ 图片珍贵: 虽然87版《红楼梦》的剧照在网上已经流传过很多,但本画册的大部分照片还都是头一次面世。画册分为经典回眸(场景剧照)、红楼梦中人(单人剧照)、拍摄花絮三个部分,均用原照片经高清电分后修图设计,使87版《红楼梦》的经典人物、经典情节都有一个完美的呈现,并通过花絮照片,带大家感受当年的幕后拍摄故事。



★ 设计独特: 以孙温所绘绣像版红楼梦为底色,与电视剧经典场景一一对应,古画今景交相辉映,独具收藏价值。



★ 内容全面: 以大量原版剧照再现“宝黛初会”“凤姐泼醋”“探春理家”等《红楼梦》经典故事,透过剧照理解名著,重温经典;同时收录了几乎所有演员的单人剧照,从宝黛钗凤四大主演,到金陵十二钗、到婆子丫鬟,甚至门客小厮,都有单独剧照,史上最全、最精美。



★全彩印刷, 硬壳精装,典雅大方,更合珍藏。



前言


序言一: 瞬间的凝聚,永恒的感动


耀宗兄是87 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总摄像师,他的摄影集《“1987,我们的红楼梦”纪念画册》即将出版,嘱我写序,我是一再推辞的。我和耀宗兄是多年的朋友,为什么要推辞呢?原因有二:一是我没有参加87 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摄制组,没有资格为这样的一本厚重的摄影集写序;二是我不懂摄影,不敢写序。耀宗兄说你是研究《红楼梦》的专家,“1987,我们的红楼梦”纪念画册》不仅仅是一部摄影集,更是记录和讲述拍摄《红楼梦》的故事,你怎么没有资格来写序呢?如此说来,为耀宗兄的这本画册写序,既有了资格,又似乎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了。的确,我们每一个喜爱《红楼梦》的读者、研究者,都负有传播《红楼梦》的责任。



在《红楼梦》传播史上,至今有三次可以说影响深远的“大普及”。第一次,是清代乾隆五十六年(即1791 年)程甲本的刊刻出版,在此以前,《红楼梦》是以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流传,而且只有前八十回,庙市上买一本抄本《红楼梦》,动辄数十金,能买得起的人不多,看《红楼梦》的人还是少。程甲本的问世,以木刻活字印刷,结束了《红楼梦》以抄本流传的时代,从此各种《红楼梦》刻本、评点本不断涌现,以致有“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的情景。



第二次《红楼梦》的大普及,是越剧《红楼梦》的公演。特别是1962 年越剧电影《红楼梦》在全国公映后,“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一夜之间唱响大江南北,至今几十年过去了,越音绕梁,柔美的旋律,深情的呼唤,仍拨动着亿万人的心弦。



第三次,就是1987 年三十六集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播出。这一次的大普及,其规模和影响无疑都超过了前两次,这是因为时代的原因,传播方式的原因,更在于这部电视连续剧拍摄得好,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被称之为《红楼梦》改编的经典之作。



说起来,我与87 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拍摄还曾有过一些关系,遗憾的是又擦肩而过。当年在筹拍电视剧的时候,开始确定蒋和森先生为编剧,胡文彬先生安排我做蒋和森先生的助手,负责与中央电视台、与剧组联系,帮蒋先生做一点事。后来蒋先生因为当时正创作长篇小说以及研究任务太忙,就推掉了改编《红楼梦》剧本的事情,我自然也就不再参与剧组的事情了。当时还很庆幸,因为那时家里孩子小,许多家里连电话都没有,有事就是靠骑自行车跑,蒋先生不写本子了,我感到解脱了。现在起来真是后悔。



尽管我与87 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缘分擦肩而过,但87 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却与我们这一代人有着不解之缘。因为那个时候“文革”刚刚结束没几年,深受“文革”之苦的中国人开始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人们有一种解放了的感觉。



那个时候人们对文化的渴求,对中外文学经典的喜爱,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程度,所以拍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就成了举国关注的文化盛事。而我本人因为喜欢《红楼梦》,早几年就调到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又有幸在中国红楼梦学会秘书处工作,这样对87 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拍摄就有着一种特别的感情。可以说87 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伴随着我们那一代人最重要一段人生历程。



2017 年6 月17 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了一场87 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播出30 年再聚首的音乐会,当大屏幕上出现一个个87 版电视剧演员的剧照、幕后工作人员的照片时,当《枉凝眉》的旋律响起来的时候,人们激动了,掌声伴随着泪水在人民大会堂里荡漾。那天晚上许多观众都是含着热泪看完了演出。人们为??会这样激动?就是因为87 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有着永恒而美好的记忆。前不久我去外地参加一个《红楼梦》的学术研讨会,一位女士说起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就兴奋不已,她说,播出《红楼梦》的那一年我18 岁!这真是青春的记忆,青春的感动总是美好而难忘的。



87 版电视连续剧为什么会这样“红”,当然是因为这部电视连续剧太好了,导演好,音乐好,演员好,服装好,化妆好,配音好……自然还少不了摄像好。作为总摄像师,李耀宗先生无疑对87 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



今天我们感到惊喜和感动的是,李耀宗先生不仅是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重要创作者之一,他还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多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剧照。这本《“1987,我们的红楼梦”纪念画册》,可以说是我看到的最全、最精美的《红楼梦》剧照集。这些剧照极为珍贵,赏心悦目,难得一见,它忠实而生动地记录下那精彩的一幕一幕,一张张精美的剧照,一个个“红楼梦中人”,是那样光彩照人,是那样青春靓丽,他们美好而感人的形象定格在1987 年。


《1987,我们的红楼梦》纪念画册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活动价99元


耀宗兄的《“1987,我们的红楼梦”纪念画册》,再一次把我们带入到经典的回眸之中,我突然发现,以前看过多少遍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竟有着许多被忽略的情节和镜头,这一次当我看到耀宗兄拍摄的这一幅幅精美的照片的时候,那传神的一眸,那动人的故事,那精美的画面,那宏大的场景,一次一次感动着我,电视剧中的许多情景又一幕一幕地闪现在眼前。


有人说过,摄影家的经典作品就是把日常生活稍纵即逝的平凡事物转化为不朽的视觉图像,而李耀宗先生的《红楼梦》剧照摄影以其艺术家的审美眼光,为我们留下了一份精彩、生动、丰富、珍贵的视觉享受。面对着这么多精美的剧照,我们可以细细地端详,静静地欣赏,默默地思量,这又是一种令人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美妙感受。正是:瞬间的凝聚,永恒的记忆,


永远的感动。


感谢耀宗兄的摄影作品,感谢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


是为序!


中国红学会会长张庆善

2018年10月5日于北京惠新北里



序言二: 被铭记的经典,被遗忘的耀宗


老友李耀宗在他的《红楼梦》摄影作品专辑即将付梓之际,邀我写一个序言,无论出于情谊还是历史见证,这在我都是责无旁贷的事情。


一九八二年,央视决定启动一项大工程,把《红楼梦》改编为电视连续剧而搬上屏幕。记得年底的一天晚上,春节晚会节目杀青,已经晚了又晚的晚饭开吃的时候,王扶林导演端着饭碗招呼我:“红伴,开会!”这便是《红楼梦》剧组的第一次工作会。当时,全职工作人员三位:王扶林,我,潘欣欣。



翌年春节后,正式建组并开始海选演员。六月,剧本发轫编写。七月,顾问委员会成立。


初识耀宗,是在这一年的秋天。


当时,剧组在北京陶然亭集中,各创作部门陆续到位,摄像师却一直定不下来。初定的人选,不是怕任务重就是嫌时间长,展转换了几轮。按照计划,几个月后,试拍的序集就要开机。王导急了,天天找台里要人。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耀宗到了。我在场,王导只问了耀宗一句话:“能熬五年吗?”耀宗斩钉截铁:“我是冲着《红楼梦》来的!”



那天,我给全组开讲第一堂“红学”课,摄录美服化道全齐了,大家都很兴奋。


我与耀宗订交自兹始,屈指二十五年矣。


耀宗为人忠厚、耿直。在我的记忆中,他从未有过需要挺身而出的时候退缩过的事情。在选景、拍摄,终日奔波的那些日子里,难免遇到麻烦甚至危险。走在最前列直面烦难、护老扶弱的,一定有耀宗。



一九八四年的九月,我奉命带队上黄山,拍摄《红楼梦》剧的第一组镜头。机器在光明顶悬崖边架好,准备开机的时候,围观人群拥挤失控,把摄像机的寻像器碰落,转瞬之间,掉进深不见底的山壑。人群见惹了祸,一哄而散。大家全傻了,没别的办法,只有下去找。直上直下的峭壁不知道有多深,剧务从山上的施工队找来了大约有三百米长的绳子。耀宗跟我说:“我下去。”我心里一热。



因为怕绳子不够长,所以次第下去了三个人,耀宗、祖克勤和我。果然英明,确实不够长。于是,崖顶的绳子全扔下来,把小祖留在悬崖中间一块突出的石头上,再由他把我和耀宗继续往下放。好在到底了,怎么上去,谁也没想。


谷底大概从来没有人到过,厚厚的树叶铺在厚厚的青草上。我们迅速地四面扫视,眼前一亮,真的一亮,一抹阳光照在谷底,像一个大探照灯,正照在寻像器上!耀宗小心翼翼地把寻像器捧在手上,左看右看。我急切地问他:“还能用吗?”“没问题!”他兴奋地回答。简直是奇迹,从如许高处落下,居然只是边上的塑料圈裂了一道小纹,玻璃镜片完好无损,真的要谢谢谷底积年铺起的厚厚的树叶。


《1987,我们的红楼梦》纪念画册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活动价99元


忽然,耀宗捶胸顿足,连呼“可惜可惜!没带相机下来!”我随之抬眼四望,惊异地发现从未有过的陌生的山川之美。黄山的画作、黄山的摄影作品多得?可胜数,但从未有过这个视角的作品。这个遗憾,成了我和耀宗许多年里谈旧的话题。


回途的艰险,又是一个近乎离奇的故事。纸短话长,又远离了本文的任务,还是暂留一个悬念,俟诸异日吧。



次日晨光熹微,我们已经早早地等在光明顶了。仿佛上苍特意给我们的补?,从日出时的层峦叠嶂、茫茫云海,到大荒山无稽崖青梗峰的那块芒砀巨石,到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拍得一路顺利。这就是后来编为《红楼梦》片头的一组镜头。



记忆的标准总是不拘细节的。八四年七月,连续三个月的演员培训班结业,邓婕如愿以偿,得了王熙凤的角色,自告奋勇要陪着王导、我和耀宗赴四川选景。爬峨眉山的时候,王导年长,婕是女孩儿,我的体力逊于耀宗,所以几乎所有的背包都被耀宗抢过去背着。从那时起,无论什么样的组合,凡结伴行路的时候,最重的包总在耀宗的肩上。记得有一次红伴聚会,耀宗没在,我谈及这些故事的时候顺口说了一句:“一个人给别人背包并不难,难的是总给别人背包。”大家哄然一笑,我知道,谑笑声中,传达的是一个大家庭的温暖。



耀宗也有弱点,譬如,评职称的时候,人人像国足一样,抢球的、越位的、绊人的、冲撞的、吹假哨的,人性大暴露。耀宗不屑,闪在一边,默默地作看官状,喃喃地念着一句那些年里人人都知道的台词:“总裁忘不了我赵崇武。”


然而,真的被忘了。一个拍了《红楼梦》《三国演义》的摄影师,一个中央级大媒体的资深摄影师,一个作品传播率最高的著名摄影师,一个网络认可度最高的人气摄影师,居然在评职称的时候由于自己不争而被遗忘了。尤其在这个“教授满街走”的年代!所以,我的一位律师朋友实在忍不住要送他一句箴言:“态度决定高度!”但是,我知道,这就是李耀宗。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好在,一个摄影师,全部要说的话都在作品里了。


这个作品集,之所以能够出版,不是耀宗争得的,而是那些看着电视剧《红楼梦》长大的、看着电视剧《红楼梦》成熟的、


看着电视剧《红楼梦》老去的观众们千呼万唤出来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