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常务会议曾专门部署推动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聚焦小微企业和“三农”等,推动金融服务能力的提升。普惠金融是金融民主化的体现,立足当前服务实体经济的薄弱环节和突出短板,推进普惠金融,有利于银行业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目前,普惠金融已有了长足的发展。而切实承担起社会责任,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探索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路径,也正成为商业银行比拼的另一个“战场”。
如何切实担当社会责任,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已成为商业银行之间比拼的另一个“战场”。从近期陆续公布的商业银行2016年社会责任报告中可以看出,各家银行积极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提升服务品质、服务国家战略、发展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等领域体现责任担当,为实体经济注入了正能量和新动力。
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是银行业当前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最为紧要、最为迫切的社会责任。2016年,商业银行紧密配合国家政策,支持经济社会转型,发挥传统优势,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着力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金融动能。
去年,工商银行新增各项贷款11233.80亿元,增长9.4%,其中境内人民币贷款新增8449.05亿元,增长8.0%;境内存量到期收回移位再贷2.16 万亿元;完善行业信贷政策,涵盖国家确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境内文化产业贷款余额1742.78亿元,其中项目贷款余额1192.42亿元,同比增长2.83%;境内中西部地区贷款余额41326.5亿元,增长7.6%,区域结构持续优化;将现代农业列为信贷投放的重点目标市场,支持优质涉农企业,重点支持重大水利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领域优质信贷项目。
建设银行持续密切跟踪、研究国家“十三五”规划、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一体化等战略实施和“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商业机遇,发挥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造价咨询、综合化牌照等方面的优势,为国家重大项目提供优质高效的综合化金融服务。截至2016年年末,建行基础设施行业领域贷款新增1883.71亿元,向国家上缴税收802.94亿元。坚持“综合性、多功能、集约化”战略发展方向,全面实施综合金融服务,实体网点和电子渠道协调发展,综合服务水平不断优化和提升。
自2016年3月港股上市以来首次公开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浙商银行表示,该行凭借“涌金”系列池化融资等创新金融产品,有效助力企业“去杠杆、降成本”,提升综合竞争力。化工龙头企业巨化集团借助浙商银行的“涌金票据池质押”业务,节约1000多万元财务费用。截至2016年年末,与巨化集团一样受益池化融资平台的企业已近万户、累计入池资产总额近5000亿元,这些企业在盘活资产去杠杆的同时,共计降低融资成本20%、节省利息约5亿元。
国家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分享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去年以来,银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指示精神,以小微企业、“三农”等薄弱领域为突破口,扎实推进普惠金融。
截至去年年末,工行境内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03万亿元,同比增长8.01%,完成中国银行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三个不低于”的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商业银行对金融服务薄弱领域、偏远地区和弱势群体创新信贷产品、优化担保模式,切实解决了边远地区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陕西省西乡县是我国北方最优良的茶叶产区之一,但由于地处偏僻,经济发展一直较为落后。针对该地区独具特色的茶叶资源优势,工行陕西分行创新推出了“茶叶通”信贷产品,对当地具备相关种植资质且以茶叶种植、生产、经营为主业的企业,以“信用+ 林权抵押”为增信措施提供流动资金贷款支持。去年,工行陕西分行为当地某拥有生态茶园和自有品牌的企业提供了1年期贷款300万元,为该公司扩产增效提供了资金支持,有效推动了农民致富。
农业银行是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力军。去年,农行升级“金穗惠农通”工程,以金穗惠农卡为载体,以“三农”金融服务点为依托,利用现代电子机具为广大农民提供多功能的金融服务。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对接模式、新农保新农合等代理驱动模式以及产业链、物流链、资金链“链式”服务模式,让农民享受便捷的现代金融服务。截至2016年年底,农行共发放惠农卡1.94亿张,“金穗惠农通”电子机具行政村覆盖率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