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腾云
Technology is the new sexy.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OpenAI超级碗广告##OpenAI超 ... ·  昨天  
新浪科技  ·  【#马斯克称没有兴趣收购TikTok#】据最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腾云

智库峰会 | 薛其坤: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都有自己独有的文化和特征

腾云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6-12-22 22:25

正文

导语:中国经济驱动机制需要全方面的深度调整,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建立完善的创新驱动机制,成为当前国家战略的重要方面。


“创新”是12月20日“腾云智库创新峰会”的一个主题词。峰会上,专家学者们讨论的不仅是创新的一个点,更是一条线、一个面,甚至是一个创新的三维结构,以此来共同探究中国创新的独有特征。

清华大学就已走在全国高校创业创新教育的前列,还在探讨用互联网技术解决教育问题。“行胜于言,清华要从实干角度去讲究创新,尤其是全方位的、以影响现实生活为依归的锐意创新。” 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发表主题致辞,分享了清华大学创新探索的经验。

以下为薛其坤致辞全文,经“腾云”整理。


薛其坤

(清华大学副校长)


首先允许我代表学校热烈欢迎腾云智库2016年度峰会在清华召开。今天各位朋友汇聚清华, 探讨中国产业的创新事件,探讨互联网+时代的社会变革,探讨我们如何通过创新开创中国经济社会的新未来,意义重大,正当其时。 作为一个清华大学的教育工作者,我今天就清华大学创新实践谈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我们清华的学生对创新这个词并不陌生,清华学生在很多场合,特别是在毕业论文答辩的时候,经常会被问到一个问题:你这个论文、这个项目的创新点是什么?


当然今天我们热议的创新和答辩老师问的学问上的创新、学术上的创新有些不一样。今天讨论的创新,它的内涵更加广泛,它更是一个熊彼特意义上的创新,也就是说改变生产函数,如加入新的生产要素、改变生产条件、改进生产过程,从而生产出创新的产品或者服务。 如果说我们学生的创新是一个点的话,这里的创新是一条线、一个面,甚至是一个创新的三维结构。


这个广义的创新更加注重对实体产业的影响、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创新要切实地改变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就像腾讯的微信一样,如果离开这一块,我想大家都会质疑,我们为什么花这么大的力气和精力,迎接这么多挑战去做创新呢?


过去30多年,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产业专利、知识专利方面,我们作为后发国家在追赶发达国家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在模仿,而是从一开始就伴随着自主创新,哪怕是把发达国家最成熟的经验搬过来,也要有一个转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就要有创新。随着国家的发展,创新的种子也在成长,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重视。我想对于我们清华学子,除了学习知识以外,创新的概念也逐渐地深入内心。


2006年,国家开始改变发展战略,自主创新成为重中之重,自主创新成为非常关键的一个词。2005年-2011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企业界联合会和清华大学合作开展中国式企业管理科学基础项目时,我们已经开始注意到中国企业独特的创新特点。 一个国家有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化,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创新也有自己的文化,现在在不少领域,中国已经不再是追随者,而成为领跑者,甚至是引领者,中国的创新开始呈现出自己独有的特征。


2016年,中国的创新被西方主流财经媒体热议,也越来越多受到业界和学术界的关注,这在中国创新历史上前所未有。我想在座很多的年轻朋友,只需稍微回顾一下过去30多年的发展,就能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中国的经济从高速发展,迈入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这并不是坏事。中国经济驱动机制需要全方面的深度调整,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建立完善的创新驱动机制,成为当前国家战略的重要方面。


与此同时,我们还处于席卷全球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之中,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交融交叉在深刻影响着全球产业的发展和格局。在未来新的网络时代里,连接愈加紧密,如若将我们现在和30年前作比较,那时和家人、同学、亲人通讯最主要的方式是到邮局写一封信,而现在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的演化将会变得更加快,更加让人不可思议,连接将会更加常见。 我是做量子物理研究的,牛顿力学描述的是一个物理的连续变化,但是在量子时代,在量子力学领域,我们的物体运动就不再是连续的,这和我们现在的发展一模一样,处理好这种双重叠加的历史性大变革,处理好新旧动力引擎的交替,这是我们中国,甚至是全世界面对的独特挑战。


现在,我们身处连接过去和未来的历史时点,范式的转变、创新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历史悠久、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清华大学有积极投入国家建设的担当和传统,有敢于迎接挑战、追逐时代脉搏的责任,有积极投身实践的校风。在大礼堂前有个大草坪,草坪的南边有个日晷,日晷的基座上有四个字: “行胜于言” ,很多来清华的朋友都会到这里,这是清华精神非常重要的一面。“行胜于言”,是重视实践,重视实干,清华重视实践的精神和勇于担当的责任是一贯的,因此,我们讲究创新就要从实干角度去讲究创新,尤其是全方位的、以影响现实生活为依归的锐意创新。



对于清华的创新探索,现在我很简短地讲四个方面:


第一,我们搭建了全球的开放创新网络。 清华大学有强大的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优势,在很多科研领域,清华都位于世界的前列,有些已经处于世界的领先水平,学校雄厚的科研实力是我们搭建全球创新网络重要的科技创新原点,为这些科技创新成果搭建产业化通道,也是清华这些年产学研协同的重中之重。除此以外,清华与全球很多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联系,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地连接各种各样的创新要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