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郭施亮
财经评论员、专栏作家,2013年度搜狐最佳行业自媒体人。香港大公财经特约评论员、每经智库专栏作家,并多次受邀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等权威机构撰写多篇学术文章。其作品刊登于香港文汇报、新华社《瞭望》、人民日报海外版等数十家权威报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郭施亮

中国人保获批IPO,会否改变节后A股反弹节奏?

郭施亮  · 公众号  ·  · 2018-09-29 07:0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点击上面蓝字 “郭施亮” 轻松关注  公众号 guoshiliangbo



在国庆长假最后一个交易日, A IPO 核发情况如期进行,但出乎预期的是,作为巨无霸的中国人保却获批 IPO ,这也是近年来颇具影响力与规模级别的 IPO


但是,从最新核准的情况来看,中国人保拟核准 A 股发行股数不超过 23 亿股,有效期为批准之日起十二个月之内。与这一核发数量相比,实际上此前中国人保的 A 股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拟发行不超过 45.99 亿股的 A 股股份。由此可见,中国人保回归 A 股市场的 IPO 核发数量已较市场预期有所缩水。


随着中国人保的成功发行,实际上也意味着资本市场又迎来了一家 A+H 股的上市险企,同时也是继此前新华保险之后的又一家大型险企。


实际上,就今年以来, A 股市场已经迎来了多家巨无霸企业,其中有包括获 IPO 绿色通道的巨无霸独角兽企业,如工业富联、宁德时代、药明康德等。又有包括通过借壳回归的三六零等,而如今,更是迎来了一家颇具规模级别的上市险企,今年以来 A 股市场的 IPO 募资压力也是不可小觑。


受此影响,对于今年以来的 A 股市场表现,其实并不如人意。虽然在当前 IPO 新规模式下, IPO 发行提速对市场的冲击压力会有所下降,但随着 IPO 发行密度的提速,加上期间有部分大型 IPO 的发行,实际上却加快了股票市场的融资需求,进一步分流股票市场的存量流动性,间接对股市走势构成利空影响。


对于中国人保而言,在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获批 IPO ,既是预期之外,但又是有所预期。


前者,考虑到 IPO 发审委换届衔接的因素,本来大型 IPO 的核发工作更可能放在节后进行。但,在近期市场行情略有回暖之际,却加快了巨无霸 IPO 的核发速度。后者,实际上中国人保早已完成了 IPO 过会工作,但处于 IPO 过会而又尚且未能获得 IPO 核发批文的状态。由此一来,对于中国人保的 IPO 核发已经是预期之内的事情,紧随其后的,还有青岛港国际、青岛银行、华林证券等 IPO 有待获批 IPO 批文。


从今年 9 月中下旬以来, A 股市场处于探底回升的状态之中。但是,对于 A 股市场的反弹,则更大程度上属于权重股的行情,而多数中小市值股票基本上徘徊不前,远远跑输同期市场的反弹力度。


不过,换一种角度思考,如果不通过以中国平安、中国石油乃至四大国有银行作为主导的权重股进行拉升撬动,那么依靠市场的存量资金,或通过中小盘股票的上涨,是根本上不可能达到撬动市场冲关突破的效果。由此可见,对于权重股的大幅拉升,还是为了更好引领市场指数的突破,同时也为巨无霸 IPO 的核发做好铺垫。


根据过去多年的数据显示,国庆节后 A 股市场上涨的概率很高,尤其是国庆节后首周的市场表现,多以周阳线报收。如今,虽然巨无霸中国人保的 IPO 获批,会对市场构成或多或少的心理压力,但实际上也是早有预期,不存在过度利空的影响。与此同时,在市场投资信心与赚钱效应有所回暖之际,对于利空的冲击影响还是会有所缩小,料对节后股市的反弹步伐负面冲击还是比较有限。


此外,从 9 28 日发布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显示,理财新规的正式落地,而其实际规则较市场预期略显宽松,且从理财新规中可允许银行公募理财通过公募基金投资股市,而在之前的规则中,却在投资渠道中有所限制。受此影响,虽然理财新规的影响尚且不会很快展现,但对股票市场的长期影响偏向于正面,中短期间接对冲了股市融资定位的负面影响。


对于现阶段的股市反弹,虽然仍然定义为超跌反弹修复的性质,上涨空间可能比较有限,但从历年来的节后表现来看,或许无需过度悲观,但在稍显积极的背后仍需加以谨慎。如今,中国人保获批 IPO ,接下来则需要看之后会否有更多的大型 IPO 得以获批,而市场加快扩容的预期,这恐怕影响到股票市场的实际市场承受能力,同时也或多或少影响到后续股市的反弹高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