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阿信要为你介绍的是一本分量极重的百年经典,为视为20世纪最为重要的思想遗产之一。
作者是
威廉·奥斯勒
。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个名字稍显陌生,但只要稍稍列举一下他的事迹你就会对他肃然起敬。
他是
剑桥大学的皇家教授,去美国后创建了蜚声世界的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时至今日,几乎每个美国医生家里都挂着他的肖像,
多所医学院的教学病房也以“奥斯勒”命名。
而在中国,北京著名的协和医院的创建据说也与奥斯勒密切相关。
奥斯勒爵士被视为
“现代医学之父”
,也是
20世纪最伟大的医学家、医学教育家,是“那个时代最著名、最受爱戴和最有影响力的医生,几无可比”
。
直到,他仍是医界的典范。而他的这本
《生活之道》更是被视为
医学界从业人员的必读圣经
。
《生活之道》
点击图片,即可下单
▽
这本书是以奥斯勒1913年在耶鲁大学的西利曼讲座为主体,集合了他
1889年至1919年间的相关演讲,其中的内容已经完全超越了医学范畴,讲述了一种寰宇间的普世价值。
奥斯勒在书中展示了他如何将一种生活之道运用到自己的学习、教学、医疗、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各个领域中,以及他如何将这种生活之道传授给他的学生、同事、朋友和读者。本书还从真理、旅行、婚姻等多维度解读生活之道。
奥斯勒提倡一种习惯,一种专注于当下之日、当下之事的实践,一种日密舱的生活
。他认为,这种习惯可以帮助我们摆脱过去的阴影和未来的忧虑,让我们专注于今天的工作和快乐,从而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力量。
2024年,阿信最新出版的这版《生活之道》,由普利策奖作品《癌症传》的译者
马向涛博士
新编、新译、新解。
马向涛博士
是中国癌症基金会肿瘤人文协作组副组长,
长期从事外科肿瘤学临床与基础研究,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北京市扶贫协作突出贡献奖、北京市扶残助残先进个人、首都优秀医务工作者奖章。
在《生活之道》中,马向涛博士以优美的中文重现了现代医学之父的人生智慧哲理,如果你还没有读过这本书,那
阿信的这个版本可以成为你的首选
。
“娃娃教授”
1874年,奥斯勒在加拿大的麦吉尔医学院研究生院任讲师一职。一年后,他又被升为医学院教授。当时的他有一个绰号——“
娃娃教授
”。
因为他比大部分的学生都要年轻,却拥有丰富的学习经历与专业知识。
在《生活之道》中,有一篇名为《二十五年后》的演讲,提到了当年他这段刚刚开始教学的光景:
当我第一次出现在全班同学面前时,心里充满了颤抖的不安与巨大的尴尬。我从来没有过授课的经历,唯一一次在社团宣读论文,已然搞得自己如坐针毡。
好在很快奥斯勒就得到了解脱。邮差送来的一位德国著名教授的生理学新作,出乎意料地让他下半学期的压力迎刃而解。
学生和其他老师们都注意到了授课内容的明显改善,奥斯勒自己也渐渐意识到了他所担任的职位的重要性,并且积极寻求改进教学的途径。
此外,他首倡Journal Club的学习模式,也是首个正式的期刊俱乐部,其核心理念是“跨越障碍,共享知识”——致力于将珍贵的医学期刊资源引入那些经济受限的学者手中,促进医学知识的广泛传播与深入交流。
早期深耕基础医学教育的经历,如同火种,点燃了他对医学教育革新的热情与洞见。他敏锐地察觉到,
基础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之间存在着鸿沟
,这一洞察深刻影响了他日后的教育哲学。
为了填补这一鸿沟,他引领了一场医学教育体系的全面革新,让学生既能扎实掌握基础理论,又能无缝衔接至复杂多变的临床世界。在这里十年的辛勤工作,让奥斯勒早已成为了精神富足之人。
点击图片,即可下单
▽
保持沉着与冷静
1884年,奥斯勒被聘为宾州大学医学院的临床医学系的主任,开始了他为期二十一年的美国生活。他还热心的参与社区活动,为学术界和一般社会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可以说是现在“医疗服务进社区”的鼻祖。
在告别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时刻,他献上了一场题为
《沉着与冷静》
的精彩演讲,同样收录在了《生活之道》中。
这场演讲并未触及科学的深邃或研究的细枝末节,而是巧妙地运用了典故与华丽的辞藻,围绕一个核心议题——沉着与冷静,展开了深刻而富有感染力的阐述。
“
沉着冷静是一种理想的态度。虽然达到沉着冷静的境界非常困难,但是它在成功和失败中都极其重要!
”
即使在最危急的情况下,如果内科医生或外科医生允许“其外在行为流露出内心的本质”,并且在脸上露出丝毫焦虑或恐惧的迹象,那就说明没有将神经中枢置于最高控制下,随时都有可能铸成大错。
尽管奥斯勒当时在美国已声名显赫,他却从不以此自矜,反而以古罗马智者“宁静”之训为鉴,谆谆告诫学生们对病患需怀有无尽的慈悲之心;他虽坐拥名望与财富,但内心深处燃烧的是对医学教育广阔蓝图的无限憧憬与热情。
这份深厚的人文底蕴,在他的一言一行中自然流露,令人油然而生敬意。
在近30年后,奥斯勒在耶鲁大学发表了名为
《生活之道》
的演讲。
在演讲中,他依然强调了“沉着冷静”的重要性。他提到自己所倡导的的生活之道其实是一种习惯,需要通过长期、稳定的重复逐渐习得。它是针对当下之日、当下之事的实践,即日密舱的生活。
生活只是一件周而复始的琐事,我们应该做到彻底,专注于当下,做好日常工作
。
对未来感到焦虑之人必将经历困扰、痛苦与烦恼,而日密舱的宁静生活则会有所帮助,
不仅适用于医学职业,也适用于其他任何职业和领域,适用于任何一个时代
。
点击图片,即可下单
▽
活在当下
奥斯勒不仅是美国现代医学教育体系的奠基者,更是引领世界医学步入新纪元的先驱。
他坚信,踏入医学院校门槛的学生,应首先具备综合性大学的毕业资质,这不仅要求他们扎实掌握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等基础学科知识,更在于培养一种跨学科的视野。
奥斯勒依据自身丰富的阅历,积极倡导学生广泛涉猎人文领域,深信
人文教育的滋养能够赋予医学生更为深邃的同理心与广阔的人文视野,从而塑造出更加全面而卓越的医学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