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区块链大本营(微信号:blockchain_camp)
作者
:乔治
总有人说,去中心化共享出行是一个几乎完美的区块链和 Web 3.0 案例。
尽管早在2015年就有多个项目团队就此做出了承诺,但到目前为止,连一个 beta 测试版都没有实现。
问题在哪里?是这个想法本身存在根本性的错误?还是实际存在的技术问题比看起来更难以克服?
以下视频为基于区块链的共享出行服务的简要介绍:
概念有了,但落地难不难呢?事实上,落地很难!
为什么共享出行
和 Web 3.0 看起来十分般配
一直以来,有些人认为共享出行似乎是区块链和 Web 3.0 结合最成熟的行业之一,主要有以下4点原因:
首先,像 Uber 和 Lyft 这种中心化巨头公司经营的共享出行业务受到了政府和现有出租车司机利益群体的严重抵制。
在像法国这样的国家,它实际上已经被禁止了。去中心化系统的一个独特优势在于,一个点对点的具有交互和支付功能的共享出行应用,其数据存储和通信处理均放在中心化服务器之外,几乎不存在被关闭的可能。
其次,从经济学角度来看,
去中心化的共享出行
省掉了像 Uber 这种中间商索要的高达35%的费用。
这样一来,既可以降低用户的打车费,也可以增加司机的实际收入。
此外,它取代了 Uber 目前乱定车费的算法
,允许以更人性化的方式设定车费,从而还原一个更真实的出租市场。同时,也使得司机们更难以通过「集体愚弄」算法来操纵用户的打车费用。
最
后,现有的共享出行用户已经习惯于使用一个几乎是点对点的应用程序
,并信任这些陌生人可以将他们送到目的地。要实现真正的去中心化共享出行,其可能性要远远大于其他区块链和 Web 3.0 潜在案例。例如,以预测市场平台为例,即使是集中式的预测市场,也很少有人有这样的经验,更不用说预言了。
基础技术都有了,
为啥连一款测试版 DApp 都没有呢?
使去中心化共享出行成为现实的所需基本技术似乎都有了,涉及价值转移的交互可以通过像以太坊这样的智能合约区块链平台来处理。尽管现有平台都不存在足够的可扩展性来支持数百万的链上共享出行,但
大多数第二层解决方案都已可以用在其他行业 DApp 的测试版本中,在他们看来,完全去中心化并不是那么重要。
可以使用像 Whisper 这样的分布式聊天协议来处理司机和乘客之间的通信。最后,可以使用 IPFS 或 Swarm 等分布式存储协议来保存关于此次行程以及司机的声誉等数据。
尽管如此,
到目前为止还不存在一款真正的去中心化共享出行 DApp,甚至连一个测试版本都没有。
当然,像 Arcade City 这样的长期骗局就忽略不计了。
幸运的是,据我所知,至少有3个项目仍在积极地想要完成这一目标,分别是 Swarm City、Chasyr 和 DRIFE。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一下这3个项目。
正在进行的项目及其面临的挑战
Swarm City,可能是这个世界上运行时间最长的点对点共享出行项目了
,其前身是 Arcade City(老板 Christopher David 是骗子),后来开发团队与 David 分道扬镳,创建了 Swarm City,这个项目经历了几次迭代。直到最近,该项目团队才致力于为点对点交易提供一个更通用的平台 — — Boardwalk,在这个平台上,像共享出行这样的特殊案例可以以“店面”的形式插入。
Boardwalk 在2017年发行了第一个版本,但并没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其团队也几乎经历了彻底重组。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加密货币价格暴跌,他们面临着相当严重的财政困难。如今,这个团队似乎已经意识到他们的后台技术对共享出行并不奏效,而且 IPFS 存储组件需要被以太坊的 Swarm 所取代。
另一个去中心化共享出行梦想的项目是由前 Swarm City 社区领袖 Tommy Marquez 创立的 Chasyr。
目前,开发似乎仍处于原型阶段,项目团队也并没有打算去 ICO。
Chasyr 原型演示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 DRIFE,与 Swarm City 和 Chasyr 不同,它并不是基于以太坊开发的,而是一个跑在 EOS 上的项目。
和 Chasyr 一样,DRIFE 这个项目目前也仍处于原型阶段,如果参照其路线图,它现在应该已经处于测试阶段了。
这三个项目面临的最大问题似乎都是资金问题。
迄今为止,这三个项目所获得的投资与其他投机性 DApp 项目获得的投资相差甚远。
投资者为何对去中心化共享出行如此挑剔?
这些正在进行的去中心化共享出行项目都存在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这些年来他们几乎没有筹到任何资金。
DRIFE 看似正在进行的 IEO 可能会是一根救命稻草,但由于政府的严厉监管,其通过 IEO 赚笔投资的想法看起来也不太可能。
另一个问题是,潜在的投资者可能已经意识到,去中心化共享出行最终还是需要一个中心化的层面,这使得他们难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