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老虎财富
金融行业最观点鲜明的阵地,坐看风云变幻。这里有金融大鳄,也有散户小白,这里有经济学家,也有草根网红。这里就是财富交流的乐土,大家统统放下架子,一起来看清这个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老虎财富

和家里两个孩子、老婆是全职太太的修鞋匠比起来,中产阶级的焦虑不过是矫情而已

老虎财富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7-24 19:2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 金融·理财·生活 |

金融圈生活方式发现者


1


北京西城区白万庄大街上,有一个人生开挂的修鞋匠。

如果你的鞋没出什么毛病,你绝对不会多看他一眼。

就是鞋出了什么毛病,你也不太会注意他——你一般会把鞋扔了。

除非鞋子比较新,且价格超过4位数。

告诉你一个秘密,奢侈品牌不比普通品牌的鞋子更牢固。相反,它们更脆弱,不是用来走路的,用来坐车才比较妥当。

这个30多岁的修鞋匠,只有一个流动的简易修鞋摊——不是修鞋店,更不是驻扎在中高档商场里的皮具保养工作室。

就是这样一个修鞋匠,拥有两房——不是大房二房,是两套住房——只不过不在北京,是在安徽老家。

有两个孩子,大的已经上小学了,是西城区一个说得过去的重点。

为了照顾家庭,自从孩子出生,太太就全职在家。

问起修鞋匠的收入情况,他说:差不多一个月两万。

“啊?不错啊!”

“哪有,和我堂兄没法比。人家也两个孩子,老婆在家,但是,他一个月可以挣到4万呢。”

“哦,你堂兄做什么的呢?”

“他?在朝阳区,开锁的。”


2


一个开贸易公司的朋友,抱怨这两年生意不好做:每年税后净收入维持在100万左右。

她有个女孩,5岁,正在纠结要不要再生一个。

我说:你公司里现在事情也不多,放手给员工就好了,大事情指挥指挥。你也还不到40,再要个孩子完全没问题。

“你想得太简单了,”她皱起眉头“我们悦悦简直就是个碎钞机。”

她给我算,幼儿园辅导班兴趣课,一年加起来至少10几万。再加上寒暑假出国旅行,那么总要20万。

前两年刚换的大房子,房贷剩200万,每个月要还3万。

准备让孩子高中起出国读书,至少30万一年,到15岁前,每年起码还要存个5万美金。

就这样,还没算上万一要出国陪读,不是还要在国外买个房?

“哪来的钱再养个小的啊?!要请保姆,要上幼儿园,总不能比姐姐差吧,总也要上国际幼儿园出国读书吧。

她越说越焦虑,“再说,如果公司效益继续下滑呢?”

最后,朋友的总结是:

“对于我们中产来说,二胎就是个奢侈品!”


3


中产到底是怎么定义的?

凭收入?凭资产?工作状态?生活状态?还是凭教育?

从收入来看,前面说的鞋匠和锁匠,每年收入达到20-50万元,妥妥进入中产。

资产:鞋匠已经有两套房产。

工作状态:鞋匠和锁匠,虽然看起来比办公室白领辛苦,周六日也需加班,但是都是按需服务,如果没有活,就可以休息。

论起加班多——披星戴月,互联网公司的码农、金融从业人员,明显更胜一筹;论起跑外勤——风餐露宿,销售主管市场经理、咨询公司会计事务所,试问谁敢争锋?

那有人会问了, 工作成就感呢?

解救鞋跟脱落的办公室女性,拯救被锁在家门外的白发老人,不比写几行代码、推几个理财、卖一个产品、做几张PPT成就低吧?

生活状态就更别提了,要不要二胎?太太能不能全职?修鞋匠和开锁匠完胜收入百万公司老板。

教育:修鞋匠和开锁匠本人的教育或许不行,但是有全职太太在家,孩子也跟着北京的孩子一起上学,也差不到哪里去。

如果他们都不是中产,那到底谁才能算中产?

最关键的是,他们还没有中产常见的纠结和焦虑:二胎、太太全职,都随随便便地搞定了。最重大的焦虑是:我堂兄比我赚得多。

修鞋匠和开锁匠还算技术工人、高级蓝领,那么送水工、快递员这种卖体力的蓝领呢?

我家楼下有个高大帅气的送水工杨师傅,凭着10来年的专注和吃苦,还有人品好——乐于助人,经常帮我收个快件啊,背个老奶奶上楼啊,照顾邻居啊,都上了两次报纸了。

凭着积蓄,去年他在杭州全款买了房。他老婆也是全职太太,一对儿女读书上进,一家都是体面人。

他很少焦虑,见到他总是感觉阳光、热忱、上进。

这样的人才是中产的标杆,凭着自己的勤劳和品格,既能做到照顾好自己家庭,又能照拂邻居和社区,给予人们温暖和激励。


4


面对北京西城区的修鞋匠,朝阳区的开锁匠,杭州上城区的送水工,我们的中产焦虑就像是冰箱里冻得硬硬的雪糕,一拿到白天的太阳下,就迅速融化了,变成了一堆黏黏糊糊、没有形状的东西。

我们可以安慰自己说,修鞋匠、开锁匠、送水工虽然过上了有房、二孩、全职太太的中产生活,但是,寒门难出贵子,下一代过得怎么样,就很难说了。

但是,我们就能保证“正统的中产”就能出贵子吗?

或许,比他们好一点,但是能好多少?在时代的变迁中,最多也就是50步笑百步而已。

当蓝领的工资达到甚至超越普通白领,包括厨师、月嫂、装修工人、按摩师、快递员,说明我们国家的服务业和经济结构已经向发达国家靠拢。

在西方发达国家,经常有水管工和律师同住一幢楼的情形。以后,我们看到这种情况,也不用太吃惊。


当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的时代降临,普通蓝领可能会比白领更早被机器替代,比如生产车间流水线上的工人。

但是,一个行业顶尖的蓝领,并不逊于优秀的白领。如果等到人工智能全面降临,要替代也都会被替代,没有谁再能鄙视谁。

那能让我们保持优越感的,到底应该是什么东西呢?

收入、房子、孩子,比较这些,并不能让我们区别于修鞋匠、开锁匠、送水工。那我们又有什么可以值得骄傲和炫耀的呢?

行业,职位、甚至是自己受到的教育,在快速变化的时代,这些也都不能成为我们骄傲的资本。

二十年前是国企好混,后来又都觉得外企好,现在BAT才是最有价值的公司;同时,随着人口红利下降和经济结构的成熟,高级蓝领工资已经开始全面超越白领。

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 比阶层固化更坑爹的,是观念固化。

那能使我们区别于他人,在未来保持不败的,到底应该是什么呢?

一个能在西城区脱颖而出的修鞋匠,一个能在朝阳区脱颖而出的开锁匠,一个能在上城区脱颖而出的送水工, 他们拼的不仅仅是技能,也有人脉,更是品格 ,不然不可能在这个行业持续多年而不倒下。

如果我们拒绝去了解我们不熟悉的东西,鄙视我们向来看不起的人和事物,怀抱成见和偏见,执着原有的见识,那么,很有可能,我们一觉醒来,已经是旧世界的一部分。

走出去看看,别老是固守自己的小天地,多和各色人等聊聊天,你会发现,滑到你所认为的的“下层”也没什么可怕,他们甚至过得比你还好。

而且,那些你所认为的“下层”,没准早已成为了被你忽视的中产。他们沉默,但是不怎么焦虑。

他们虽然选择不多,但是却相当强悍。

在所谓的阶层楼梯上,你总是抬头望向上面,看到的是你渴望的金钱、权力和资源。

如果,可以把目光放宽一点,看到下面,你会被力量和勇气感染,这是一种草根的勃勃生命力。

和他们比起来,中产焦虑,只不过是矫情而已。



老虎财富转载自:花生地

欢迎更多个人、媒体与企业与我们展开内容合作,请联系微信: lx930525 注明“公众号ID+文章+合作/转载” @老虎财富(laohucaifu)  保留所有权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