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太难了,尤其是贷款买房的普通人。
昨天刷到一条短视频,一个女生说她在燕郊买了100平的房,花了330万的房(不含利息),最终只卖了120万。
18年,他们花50%首付在北京燕郊,买了这套市价300万的房,满心欢喜以为自己有了家,还花了30万装修。
到了22年,形势急转直下,她老公被裁,他们就动了心思想卖房,结果中介让他们挂200万,他们实在接受不了就没卖。
现在夫妻两个人都失业,两个人没能力还贷款了,不管他们接受不接受,房子都要被法拍了。
这时候房子的市场价,已经跌到了170万,如果进入法拍,还要再打七折,再加上他们的违约金、诉讼费、律师费,还要15万……
最后这套房子,最终拍了120万。
相当于两个人还了6年房贷,赔光了150万首付,清空了自己和父母的积蓄,房子也没了,两个人进了征信黑名单,还欠了银行几十万的债。
他们太难了,三个家庭一辈子的财富,就这么没了,但好像每一步都是合法的,他们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这就是我22年发过的一篇文章,《普通人现在买房,可能是一条死路》,这个标题再拿来用一次。
当时很多人反驳我:
万一以后房价暴涨了,有人因为你错过了致富,你能负责么?
普通人就是想要一个房子,有家最安心,赔了我不卖就好了~
你倒是说说,穷人怎么抗通胀?买房就是抗通胀!
距离那篇文章两年多了,情况发展很快,想致富的人返贫了,图安心买房子的人很心慌,抗通胀的人被收割得很惨。
今天,我们再来讲讲,在这件事里的错误逻辑,以及为啥不能轻易出手。
01 普通人不要想着抗通胀,真正抗通胀的资产,你买不起,也买不到。
现在就是现金为王,任何资产都帮不了你,更何况目前通胀并没有想得那么严重。
凡是想着买资产抗通胀的,都被资产下跌收割了。
就拿最简单的房价下跌来说,六个钱包缩水50%,这谁受得了。
就算真有通胀,达到这个程度,时间也远比你想象的漫长。
02 没有投资能力和抗风险意识的人,少动。
有人可能会说,那现在黄金很好啊,这不就是投资圣品么?
但是这种投资品的波动,远不是一般人能抗住的。
黄金价格低的时候,一切都好说,现在价格飚上来,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跌。
退一万步说,很多投资品都有一个问题,就是买少了不顶事,买多了怕收割。
没有投资能力和风险意识的人,就别想着投资发财了。
03 不要被虚幻的「安全感」绑架
经常有人说,我们普通人就想要个房子,房子就是家,有家就有安全感。
千万不要被,虚幻的安全感绑架。
有安全感又怎么样呢,首付不是掏空六个钱包?钱不是每月必须还?断供了不会背一身债?
之前也刷到一个女生,在视频里哇哇大哭,说自己想要一个家怎么就这么难,200多万的房子赔光了首付和利息。
这种「意识操纵」是很可怕的,很多人就像那扑火的飞蛾。
04 责任可能是社会的,但痛苦从来都是自己的
有人可能会辩解,普通人懂什么,就是想要个家而已,就想要个安全感而已,凭什么被指责?
他们坚信,国家就应该出手,会有人为这件事情负责的,社会有义务帮助我们这些买房的弱势群体。
以为xx早晚会出手的人,可能还没想明白一个真理:
俗世洪流之中,从来都是自己对自己负责的。
这个不方便多说,不懂的人,心存幻想和希望,对自己也未必是坏事。
05 说句不好听的,深陷局中的人最该选择「止损」。
可能说这个,很多人觉得无法置信,你搞笑呢么?
其实执念是最害人的,现在最优的选择,就是赶紧止损,让自己从坑里跳出来。
网上有个「亮亮与丽君夫妇」,就是深陷局中的典范,他们拒绝选择任何合理建议,每一步都选择了错误答案。
他们买了郑州融科的烂尾房,首付45万,贷款102万,月供6000多。
他们以为xx会出手,解决烂尾房问题,于是一次次去售楼处维权,想着闹大就会有用。
但根本就没用,xx现在也没钱,何况xx也不想负这种责任。(xx是谁我就不说了)
退一万步讲,就算真的保交楼,降低验收标准也是必然,也就是说这房子不可能值102万的。
他们的最优选择,应该是壮士断腕,起诉开发商退楼,接受首付赔光,甩掉债务。
这个方案太痛苦了,但是在当时有热度的时候,这个方案是可以实现的,虽然首付亏掉很心疼,但是避免陷入更深的坑。
但是他俩的错误观念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