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
点击上方
"
网剧帮
"
↑
与互联网影视人在一起
【每一条微信直击网络影视产业】
今年恰逢中国电视剧诞生60周年,4月初,广电总局曾召开全国电视剧创作规划会议,会上广电总局局长聂辰席作了将近两个小时的报告,题目是:“打造永不落幕的中国剧场”。
在6月13日上海电视节白玉兰论坛上,以
“打造永不落幕的中国剧场—关于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与创新”
的话题又被重新提及。六位编剧、导演、演员各自分享了对现实主义题材的心得与未来趋势的看法。
论坛嘉宾:
何晴 | 编剧,代表作《小别离》《买房夫妻》
李潇 | 编剧,代表作《恋爱先生》《好先生》
刘江 | 导演,代表作《归去来》《媳妇的美好时代》
沈严 | 导演,代表作《我的前半生》《中国式关系》
王雷 | 演员,代表作《平凡的世界》《爱情的边疆》
殷桃 | 演员,代表作《鸡毛飞上天》《温州一家人》
主持人:
李星文 | 电视剧研究者、文艺评论家
何晴:
辨别伪现实主义,主要看人物的
扎实性
。因为现实主义中的人物呈现在海平面之上的仅仅占五分之一,还有五分之四是在冰山之下的,其中包括人物底气、真实性,五分之四包括人物性格、职业、父母、人物关系、小传、情感经历包括编导演对人物给予的情感等,这些都是在冰山之下。而伪现实主义不存在冰山之下的部分。
李潇:
我到现在还不太明白什么是伪现实主义,每个人心里的标准都不一样。我觉得偶像剧就不是伪现实主义,只是剧种的分类。并非只有现实正剧才是现实主义剧,其他的都是伪现实主义,我认为只要有
行为逻辑、情感逻辑
,就不算是伪现实主义剧。
伪现实主义是指,
剧集创作不呈现角色的前世今生,只是给观众呈现了部分状态。
沈严:
现在看很多剧本项目时,我有一个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一旦看到职业涉及到广告公司、时尚杂志社、电视台,剧本就可以不看了。因为即使故事写的是关于现实题材的戏,我也认为编剧创作者根本没有做
逻辑
相关的事情。
刘江:
我理解的现实主义应该要
反映当下的生活,反映时代和真实的人性,不是杜撰职业,偏门职业,
因为偏门职业不具备代表性,离观众生活太远了。
殷桃
:除去技术层面的问题,演员的心态问题很重要。首先要
有正确的心态,把自己藏到角色之后,而不是打着现实主义的旗号彰显个人魅力。
但凡剧中角色和演员不同,生活的年代不同,都需要演员从另一个角度表演、思考。
李潇:
我常常在想,现实主义剧除了题材本身外,还有哪些创新之处,有没有可能在拍摄手法上,在视听语言上作出一些创新。
可以看到,韩剧日剧美剧英剧等其他国家的优秀作品,在表现形式上,已经不再是一个镜头对着演员来回正反打,切进中景、远景、近景就结束了,而是已经开始时空穿梭。我指的不是穿越剧,而是它在表现一个人的时候,会将精神世界平行展现出来,这种创新的表现形式是国内电视剧所缺少的,所以
我们要想出一些多样化的独特的,专门属于电视剧的视听语言方式!
何晴:
艺术需要有独特性,除了在审美方式上保持高调性外,对于我而言,更想呼吁大家作出一些
批判现实主义
的故事。目前,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凤毛麟角,但其实如果将批判主义意识放到现实题材作品里,会比较的有意思一些。我们作为现实主义创作者,
不光是呈现,更可以带有审视意味的去批判,这样作品才是最丰富的,也会使现实主义作品更生动更高级。
殷桃:
李潇老师说在技术方面创新,有新的东西出来,吸引观众愿意看,我更觉得有一件事倒是要
往回找
。
不管技术怎么先进,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总是要遵循的,
最简单的一件事就是要有充足的时间,才有可能让所有的事情做好。
尤其是像现实主义题材剧,它后期需要的时间相对较少,但前期需要编剧写剧本,导演拍演员,我觉得没有足够的时间的话,大家就像一窝蜂。
很多从业者只看结果不看过程,要求演员20天完成一个月的工作量,完全不劳虑演员也需要时间打磨角色,所以究竟是要数量还是要质量?在我刚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当时的创作环境是另外一种样子,所以在这一点我倒希望可以往回走。
何晴:
作为一个编剧,我不会去想爆款不爆款,这不是我要考虑的问题。对于我来说,这个作品首先是我发自内心想写的,它首先感动了我,我才能够把它写出来去感动观众。
我觉得所有的爆款都有一个特质,就是真诚。创作者的真诚才会带来观众的共鸣,它才能成为爆款。
关于现实主义题材,我想第一还是要
紧跟时代
,因为确实跟以前不一样了,现在的90后00后,包括我自己的两个孩子都是00后,他们出生就是在一个互联网的时代,他们接纳全新的东西不是我们能够想象得到的,我希望能够把新鲜的东西体现在创作中。
第二,我觉得还是要
有一个古典主义的初心
,我记得王安忆说过一句话,他说“人心总是古典的”,就是不管几千年,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对于爱的追求,对于自我局限的突破进步,这些东西它永远是永恒的。我觉得创作也要紧紧地抓住这一点,才能成为精神上的一种引领,这也是我对自己的要求。
李潇:
我觉得,首先
爆款不可能存在于那些众所周知的大IP、特别一线的演员、特别大的平台很高投入的大制作当中,
因为大家对它的期待值很高,收视率、点击率高了那是应该的。可能
爆款更多地会出现在一些不被关注的比较冷门的题材当中
,或者是成本特别小,根本没有被人注意到的,在制作的时候会与观众有一定距离的。
我可以说一下我现在怎么找题材,我在我周围认识的朋友里,跟他们聊人生经历,然后我会选择一个经历相对来说最传奇的人,给他写一个自传。然后会把电视剧当做一个他的自传来写,里面加入很多戏剧的处理方式,但是整个基调会根据他的生平去走,这是我个人的创作方向。
刘江:
我觉得未来成功的剧应该有两个特点,
一个是有想象力的电视剧,
人物关系的想象力,故事结构的想象力等等。
另一个就是特别接地气的,特别扎实的。
而“爆款”就是一个水到渠成,或者说是一个机缘,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沈严:
现在做电视剧创意的人都有一个苦衷,就是剧集太长了,在这种情况下要保证每集都好看是不可能的。但是网剧不一样,它
短且灵活机动
,你可以三季,每季12集也行,总共播两季也行,
这样灵活的模式对编剧和导演来说都是松绑,我其实还蛮憧憬这样轻松的模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