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恒山脚下偶遇一对老夫妇,寻摆渡车走错了路。老夫抱怨刚才他就说了不是这个方向,老妇不乐意说,三山五岳都陪你走下来了,走错这两步又怎么了?老夫连忙赔笑诺诺。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
到云冈第十五窟时,看到一小窟孤悬崖壁,本应是两佛对坐,已然被风雨侵蚀,失去了原样,没有了发髻、眉目,只剩风霜过后的模糊
身形依旧对坐。
肉身消弭无出百年,能修成正果是为佛。成佛勘石成像,风霜雪雨千年复失其形,亦坐化为枯骨。然恒坐,是为恒,也应了恒山之名。
恒山脚下半山崖壁,建有悬空寺。悬空寺为融合佛道儒的新天师教所建。从地貌看,上游唐峪河丰水期必然携带泥沙,冲金龙峡而出,祸及浑源城。道心济世,在此设玄空阁,并非玄空。千百年后,终有恒山水库截流防汛,河床退淤,复见悬空。
道心如此,佛陀亦然。云冈皇族窟群二进三进,以北魏功业,倒也正常。导游往往呼喊游客略过民间塑造直奔皇窟。可拓跋氏的功业并不在其开凿石窟的精美,阁楼的雕梁画栋。而在于其子民能安居乐业,且安居乐业之外有余力也为共同之供奉,在皇家周遭开窟供奉。
正如我们当代,功业不只在能盖多大的博物馆,更新多少恢弘的庙宇。更在于万千普普通通的游人,能用月薪所余,一张高铁票就到石窟之前,天南海北纷至沓来,以致每一个石窟门前的青条石甚至玄武岩,都磨得浑圆锃亮。
岁月会风化一切,最先风化的是石窟门口用于简介的铁牌,然后是衰老每一个到访者。但文化会因为传播传承、融合创新而繁荣。恒山、悬空寺、石窟,这些文化瑰宝的前一页,不过是五服之外的鬼方、狄戎。是三晋大地的文明沿着汾河北上,才有了后世的繁荣。
文明的传播,文化的扩散必然伴随着杀戮,于当世是杀戮,于后世是传承。
陶寺遗址里,有狄戎南下掘墓扬尸的存证,是杀戮。可重耳却以尊王攘夷为号,战狄戎而称霸。
周灭唐国,唐叔虞受封唐国是晋国的开篇,也是杀戮。可李渊以晋阳为据地起兵,建立唐朝,看是巧合却是传承。
赵氏满门被灭,只剩孤儿一人,是杀戮。但分晋之后,韩魏日渐式微,赵胡服骑射取雁代河套,又是传承。
宋为定北方,火烧晋阳城,甚至晋祠供奉都重女轻男,是为杀戮。但复建新城,明清两代经营为重镇,又是传承。
一夫一妻求举案齐眉白头偕老。一教一道求入世济民普度众生。一个文明所求的不外乎继承、融合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