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为望子成龙,我们才恨不得把自己的人生经验都祭出来,让孩子少走弯路。
但是望子成龙一定是讲究方式方法的。
我想每个父母都不希望若干年后,孩子享受着我们的付出、吸取着我们的经验、动用着我们的人脉,还要反过来指责我们干预了她的人生。
所以想要干预的对,最起码要做对以下三点:
1、你干预的是孩子的品性而非具体的事件
就比如前文我那位钢琴家朋友的故事,我相信这类父母很多,希望孩子可以完成他们未完成的心愿。
但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孩子能有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的品质。
只要他能坚持到底,最终学的是家长喜欢的钢琴、还是孩子喜欢的古筝,我想父母都不会有异议,当然,个别有执拗情节的父母除外。
2、干预是为了轻装上阵而不是负重前行
一定要让孩子明白,不是因为我们过得不好才需要他改变,而是,他可以为了比我们过得更好而努力。
这个前提就是,父母首先要活出更好的自己,成为孩子坚实的后盾。
让孩子看到你的自信和生活的美好,这样不管他飞得高不高、走得远不远,至少父母不是他的负担,他可以安心地轻装上阵。
反观现实中,确实有一部分满腹哀怨的父母,自己不努力,只把后半生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期盼通过孩子改变自己、甚至家族的命运。
这类父母,不但没给孩子提供什么有价值的帮助,还要把自己的重担压到孩子身上,只能说,赶鸭子可以上架,但是上不了高架。
3、希望亦是回报,想要收获一分,须得付出一分
我们对孩子的每一份希望其实都是一份回报,所以也需要你的付出。
跟孩子共进退是最明智的办法:你帮不了他学习的忙,至少可以陪在旁边看看书;你替不了她练琴的苦,至少可以找些轻快的曲子帮她换换心情。
否则,你看着电视、吃着瓜子、嘎嘎大笑,把孩子轰进房间做算术、练钢琴,谁还会有前进的动力?
郑渊洁曾说,教育孩子的秘诀就是,“闭上你的嘴,抬起你的腿,走你的人生路,演示给孩子看。”
你的人生经历,成功的、失败的、遗憾的、美好的,孩子都会看在眼里,并从你的故事里,续写他们自己的人生。
看完这篇文章 您的感悟和心得
欢迎在下留言区评论与我们分享
CC爸妈:“中国父母学习计划”推行者,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C妈-报社育儿编辑,新时代、新父母、新理念,养娃需要鸡汤也需要指南,公益普及婴幼儿喂养、睡眠、疾病、心理知识。原创公众号“CC爸妈”(ID:cc-b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