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吃货de指南
taste=口味;taste=文艺鉴赏力。 饮食者,文化也。因此,“我们提出,将美食事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一部分”。 吃是人生最高艺术……美食与爱,诚不可辜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吃什么情报局  ·  好穿到离谱!7A原棉平角高腰内裤 ... ·  20 小时前  
润农畜牧报价  ·  2025年2月14日 ... ·  昨天  
Foodaily每日食品  ·  营收3439亿!可口可乐2024业绩出炉,中 ... ·  2 天前  
Foodaily每日食品  ·  喜茶2025最新战略:不做低价内卷,暂停合伙申请 ·  4 天前  
吃什么情报局  ·  35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吃货de指南

“吃不死人”的食用油 也是假冒伪劣品

吃货de指南  · 公众号  · 美食  · 2018-04-03 11:00

正文

食用调和油已经在市场上存在了20多年,目前占据国内食用油整体销量第二位。然而,央视记者通过长达半年多的深入调查发现,一些名目繁多的所谓食用调和油实际上并不是这么回事,生产厂家偷工减料的现象并非个例。(4月1日澎湃新闻)


央视记者调查的几家企业不是街头巷尾的小作坊小工厂,而是当地规模较大的食用油加工企业,甚至号称是当地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生产出来的福建省名牌产品。这些公司负责人坦承,打着所谓高端调和油的旗号,实际上几乎都是采用普通植物油勾兑出来的低端油,并大言不惭其有良心“吃不死人,不是地沟油”,此说竟然还得到一些网友的认同,称其为“良心企业”,真乃咄咄怪事。


我国《食品标识管理规定》明确要求,食品标识的内容应当真实准确、通俗易懂、科学合法。食品标识应当标注食品的配料清单,要标明产品的规格、等级、数量、净含量、所含主要成分的名称和含量以及其他技术要求,不得以欺骗或者误导的方式描述或者介绍食品。而这些食用油加工企业偷工减料,虚假标示,以低充高,且这种现象并非个例,已经违反了法律规定,影响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侵犯了消费者权益,扰乱市场秩序。


据调查,如果这些厂家确实严格按照配料表中标示的添加量进行生产,那么每卖一桶油便会亏损,企业不会做亏本买卖,便通过大量添加廉价油降低成本,但是为了好卖又不惜谎称采用价格相对较高的油。换言之,稍稍计算、审核一下,便会发现这些调和油的标识与其价格、实际质量严重不符,但却没有相关监管部门进行把关,这么多年也没有发现其中的猫腻,致使这些伪劣的调和油生意兴隆,畅销全国各地。


长期以来,人们对谋财害命的“地沟油”深恶痛绝,殊不知“吃不死人”的食用油也是假冒伪劣品。如果任由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营销策略蔓延,势必产生劣币驱除良币的不良后果。对此,我们的监管部门如何强化监管、广大的消费者如何提高消费意识,生产厂家如何界定行业底线,都当予以必要的警惕和思考。(来源:羊城晚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