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上海半马时,早些天预告了许久的雨水只在起跑前滴滴答答意思了几下,取而代之的则是湿热的天气。在终点区,小跑听到最多的话就是,“我在XX公里跑崩了”。
文/半退休的老跑
编辑/
半退休的老跑
图片来源/
半退休的老跑
1.5万人的路跑盛会,又一次在
浦东陆家嘴东方明珠拉开帷幕。与往年相比,本届上海国际半程马拉松将诸多特色服务保留,线路也基本没有变化,但参赛的体验却很不同,原因自然是天气。
为了避免高温,上海半马的起跑时间一直是在7点。但天气这种事情总是难以预料的,今天,即便是清晨7点,上海的气温就已接近20℃,对于跑者来说,自然是不小的挑战。
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再有经验的跑者都有可能会跑崩。据组委会给出的数据,本届赛事送医诊治的选手数量达到了20余人。
不过,另一个角度来看,随着参赛机会的不断增多,国内跑者处理不同环境的能力以及对于跑步的心态也越发成熟——
组委会芯片计时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半程马拉松比赛完成率98%。
冠军选手的成绩亦不逊色,来自肯尼亚的男子组冠军Geoffrey Kimutai Koech跑出了1小时03分16秒;来自埃塞俄比亚的女子组冠军HaftamneshTesfay Haylu则以1小时12分32秒的成绩折桂。
国内选手方面,戚振飞以1小时06分35秒轻松夺得男子组冠军,领先亚军近2分钟;李芷萱则以1小时14分55秒折桂。
高完赛率的背后有着组委会精心的准备。作为国内成熟的半马赛事,本届上海半马在医疗保障上延续了一贯的高水准。全程
21个医疗救护点,10辆医疗保障救护车,17组
专业医生配备AED与急救志愿者组队骑行进行医疗巡视,构成一张牢固的保护网,不让悲剧事故发生。
而好成绩的另一大原因则在于一位赛道上的新朋友——Blue Line(蓝线)。
这是国内首创的赛道最短距离跑进线,即在每一个转弯跟随这条线而跑将刚好是21.0975公里。这条赛道最近距离跑进线不仅让特邀运动员—国际顶尖运动员创造了更好的成绩,更帮助不少跑者节约了体能。
和去年一样,为了分流人群,本届上海半马的赛后战线拉得比较长,但并不繁琐。冲线后,选手们拿着芯片向志愿者交换奖牌,全程几乎不用排队,随后就进入阴凉的海上王冠体育馆领取赛后补给。
偌大的体育馆给了大家充裕的拉伸空间,也让选手们有了合影留念的场地。
而在穿行过补给领取区域后,选手们则走出体育馆,等待着大家的是由上海体育学员提供的拉伸服务,以及各大赞助商的展台。
对于上海跑者来说,上海半马已与上马一样,成为了一年中最重要的比赛与节日之一。作为跑渣的小跑也参与其中,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在这样一场狂欢中,是否也有你参与的身影?最终跑得又是否让你满意?今年的上海半马又有哪些让你满意或不满意的部分?
欢迎点击下方“写评论”留言与我们分享哦!
波马大爆冷门,本土比赛集体大爆发,日本人到底厉害在哪?
钻石接力赛开启最强接力!今日正式开放报名!
春天里最有爱的一场比赛就是它了 赛事包豪华到不敢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