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听起来是黄色的
音乐与色彩有着隐秘而奇妙的关系
你一定也有这样的感受,有些音乐听起来是寒冷的,就像北极冰川。而有些听起来就像加州的阳光和金色沙滩。或许你会说这是通感,小学就学过的修辞手法,十分日常。而对艺术家来说,正是这种能力促成了伟大作品的诞生。
Mark Rothko
(1903—1970)
马克·罗斯科不像其他的抽象派大师那样以线条闻名于世,他凭借高级的色彩运用立足现代艺术史。当然他并不是生来就画成这样,他是受了马蒂斯的画《红色工作室》(Henri Matisse,Red Studio,1911)和抽象表现主义画家克莱福特·斯蒂尔(Clyfford Still,1904-1980)的启蒙。在不断尝试和创作之后,形成自己的理论,“当色彩的使用纯粹到一定地步时,会产生一种比具象绘画强烈地多的情绪。”
▲Yellow over Purple , Mark Rothko, 1956
上面这幅马克·罗科斯的作品,其儿子形容它就像“莫扎特的咏叹调”。这并不是他儿子的胡乱比喻。父亲留给他的童年记忆里,很少有对绘画的讨论,“但从我记事起,他就用音乐填满了我的世界。”罗科斯有一句名言:“我成为好画家,是为了要将绘画提升到音乐与诗歌的高度。”
▲White Center( Yellow, Pink and Lavender on Rose ),Mark Rothko,1950
静止的色彩,饱满的情绪。没有透视景深,没有线条指引,没有复杂的标题,甚至不准备告诉你什么故事。仔细观察他的这一系列作品,每一个“色块”的边界都不尽明朗。他视色彩为宗教,但画的绝不是色彩的罗列。他保留了过渡的氤氲,色彩得以蔓延。
他对颜料的这种运用,归咎起来或许是从莫扎特那里获取的灵感。他认为透明性是莫扎特作品的一大特点,所以他稀释油彩,用最扁平的方式诠释情绪。他相信回归色彩本身,朴实的方式更能精确地击中人们内心。由此,他把他的绘画提升到与莫扎特的作品相当的艺术境界。
▲Four Darks in Red ,Mark Rothko,1958
“一旦色彩超出颜料的可能性,它就会展现一个人的行为世界……我的色彩是一种经验性的色彩,它和某天的光线有关,和整个人的精神状态有关。”或许是他的精神状态发生了变化,60年代的画作越来越偏向黑暗。罗斯科于1970年2月25日,割腕结束了生命。
▲Blue and Grey,Mark Rothko,1962
▲Untitled, Black on Gray,Mark Rothko,1969
他对作品的展示方式也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他希望他的作品能够被高高挂起,配合昏暗的光线,使人浸入沉默冥想的氛围。
“沉默如此精确。”
他也曾为了抨击艺术沦为墙饰的趋势,展览时把作品密集地布满美术馆的整面墙,使墙融入作品,而不只是展示作品的载体。他的作品可以说是一种完型主义,就像音乐作品一样。试图分析他作品中的人物或场景都是无意义的,拆解颜色也是徒劳。
©Priscill Frank
.
如果说Mark Rothko用绘画使音乐的情感与氛围可视化,那么Neil Harbisson在致力于用数学的方式再现色彩与音乐之间的关系。
看到“数学”字样请不要害怕,他其实是一位很可爱的“天线宝宝”。
Neil Harbisson
第一位合法的电子人
第一位电子人艺术家
第一次了解真正的Cyborg(赛伯格,半机械人,或电子人)是因为Neil Harbisson的TED讲座视频。他声称他脑袋上的设备能够把感应到的色彩转化成声音,借此他就能“听见色彩”。我将信将疑地听完前半段,直到他展示了一些他的作品。
他说莫扎特听起来是黄色的,贝多芬有时是紫罗兰,有时是蓝色。他把听到的音乐画了出来,甚至是约翰·凯奇的《4分33秒》 。
▲莫扎特《夜皇后》
▲贝多芬《致爱丽丝》和 维瓦尔第《春》
▲拉赫玛尼诺夫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
▲约翰·凯奇的《4分33秒》
▲他头上那个叫做Eyeborg的设备已经植入他体内。
若要追溯关于视觉与听觉的研究,他当然不是第一人。但他以自己为实验,来展示两者的联系,应该是首例。并且,他用艺术的方式,来表现他与他的新感官相处得不错。最重要的是这个设备带来的不是单行道,色彩能转换成声音,那么声音也能转化为色彩。
▲TED演讲现场,他说他穿着的颜色组合成愉悦的“C大调”和弦。
就像他说的,去超市的体验变得就像去夜店一样,琳琅的商品发出各种声音充斥在耳边。他为自己挑选“好听”的穿着搭配,而不是讲究“好看”的。TED演讲现场,他说他穿着的颜色组合是愉悦的“C大调”和弦。他凭借每个人的外貌发出的声音,创作“声肖像”。有些人长得很漂亮,听起来却很糟;有些人长得完全不像,听起来却很相似。去美术馆就像去音乐会。而音乐会也可以被颠覆,因为单凭观众他就能演奏出曲子。若观众对演奏不满意,他也能为自己开脱,那是观众自己的错啊。
▲Neil 正在聆听蒙德里安的作品
他能听到光谱和无形的颜色,包括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光的频率。对他而言,红色并不是一种很热情的色彩,因为听起来安静,而紫色听起来很野蛮。古典音乐都是 12 基本色不断循环,莫扎特的作品大多是黄色的,而贝多芬有时是紫罗兰,有时是蓝色。他最喜欢听的艺术家是杰昂·米罗、安迪·沃霍尔和马克·罗斯科。
▲Neil 在不破坏黑胶唱片的前提下进行绘画,这一系列作品有了听觉和视觉的双重生命,很有收藏意义。
只是成为一名电子人,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体验。且不说芯片植入体内后他无法游泳,带着奇怪的“天线”总是不免遭受旁人的误解。所以除了艺术创作,Neil也积极为电子人争取平权。他带着电子设备的证件照被认为是电子人争取平权的里程碑。
他联合创办了电子人基金会和“电子人鸟巢”(Cyborg Nest,一家致力于利用科技创造人工感官以扩展现实感知的公司)。他所做的努力(“Equal rights for cyborgs”)被选为有史以来10个最令人震惊的行为艺术之一,与大野洋子和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排在一起。(卫报,2013)
▲Neil与他的朋友Steve Mann晒出他们带着电子设备的护照。
或许有人会对“科技创造人工感官”这一项怀有质疑和恐惧,但当你知道他其实是一个全色盲时,你会明白他所做的一切努力的初衷。他的生活曾一度没有色彩,是头上的传感器给了他更丰富的世界。“我们的知识来源于我们感官,若我们能扩展我们的感知能力,便能扩大自己的知识。”他说的没错。
剧情发展到这里是不是应该甩一个Eyeborg的购买链接,赶巧可以作为新年礼物。
…然而并没有。(只能放上TED演讲视频)
▲Neil Harbisson: I listen to color | TED Talk
“若我们不再为手机开发App,而是为自己的身体开发一些App,生活会变得更加有趣。”
(他们真的为Eyeborg开发了App,想要体验不妨找来玩玩呀)
文 _ 编辑 _ 梨可夫斯基 | 图片来自网络
以上内容来自「靠谱」(微信号:kaopumusicreview)
已授权“快版权”(www.kbanquan.com)对文章版权行为进行追究与维权。
欢迎分享,留言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 THE END -
长按下图二维码关注"外滩TheBund(the-b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