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蜜姐
终于,鼓励生娃的政策还是落地了。
就在今年初大家还在讨论该不该给生二孩的父母减税或是发奖金,不到半年的时间过去,辽宁已经开始落实了要怎么鼓励大家生育。
近日,辽宁省政府印发了《辽宁省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其中就提到将完善生育家庭税收、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政策,探索对生育二孩的家庭给予更多奖励政策,减轻生养子女负担。
除了简化二孩生育的审批流程,辽宁为了鼓励生娃也是放了很多大招。比如,在税收方面,可以对生二孩的家庭减免一定额度的个人所得税。在买房方面,可以给二孩家庭在购房时享受一定的优惠政策,比如更低的房贷利率。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政府给鼓励,你会选择生二孩吗?
01
辽宁需要更多的“二孩”
在考虑生还是不生时,先来看看为啥这次是辽宁先推出鼓励生娃的政策。都知道振兴东北,但实际上这些年振兴的效果如何,大家都看在眼里,人们也会用脚投票。
据公开的数据,辽宁2017年常住人口4368.9万人,比上年减少8.9万人。2015年辽宁常住人口就已经出现负增长,常住人口“缩水”9万人。2015-2017年辽宁常住人口累计减少22.5万人。
下图可以看到最近五年辽宁的常住人口增量情况,2017年人口出生率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且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最近3年一直在下滑。
2013-2017年辽宁省常住人口统计 图片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出生率持续在较低水平的负面影响有多大,蜜姐就不多说了,蜜友们应该看过不少类似的案例,我们隔壁的日韩就是最佳的模板。
所以说辽宁不得不急啊。
其实何止是辽宁,我们许多其他地方的人口出生率也并不高,全国来看情况也并不乐观,尤其是“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了两年,不仅没有预期的人口猛增,拉升生育率,反倒是出生人口、人口出生率出现了“双降”现象。
02
北京300万买不来孩子入学,你还想生吗?
辽宁开了个头,大举鼓励生育,但生娃这件事真的是你鼓励就会想生吗?如果是的话那也就没有万千丈母娘们的“中国式催生”大法了。
正好蜜姐今天看到新闻,说北京的“升学大战”,为了让自己的孩子顺利进入优质学校,家长们被迫卷入一场持久战。
这场战斗里包括了熟记招考交流群的各种暗号,比如下面这段:
“3月份,某某楼盘分别开盘了25栋和31栋,当时知道的买家通过实力表达了自己买楼的诚意,从前天到昨天,分别在通知这些有购买资格的人前去诚意洽谈,是否成交。”
你如果以为是某楼盘信息,那就too young too simple了,内行人一下就悟出来:每所学校对应着不同的楼盘,该学校在25号和31号各举行了一次秘考,现在正陆续通知通过的人拿船票。是不是有种谍战片的既视感?
对暗号还只是入门级,再高点级别的就是买学区房。但最近北京学区变动也是很大,学区房政策风险很高。
比如报道里提到了一位杭州妈妈花300多万买了学区房,美滋滋地去报名,却被告知,自家孩子大概率会被调剂到其他学校。
这套房是前年买的,户口迁入时间不到2年。而该学校因为报名人数超额,不得不拿入户年限短的孩子“开刀”。
蜜姐很多北京的朋友都为孩子上学操碎了心,一到春夏微信群里的话题基本就集中在集中在如何升学、如何买学区房上。
在这场战斗里,灵通的信息、大把的momey、强大的心脏和充沛的精力一个都不能少,否则还教育资源如此稀缺的如今,可能上不了好学校的就是你的孩子。
何况北京只是一个缩影,表现比较突出。放眼中国的一二线大城市,哪里不是从幼儿园开始就上学难?名额靠秒杀,好比中彩票,一点都不夸张。
03
房价是最好的避孕套?
许多的他国经验都说明了,计划生育容易,鼓励生育难,何况是在入学难、房价高的当下。上面所说的“入学持久战”,能够参加的家庭还都算是条件比较好的。毕竟有资格竞争优质学区入学名额的基本都是家里有房的群体。
最近有句话很流行:高房价是最好的避孕药。
美国最大的房产平台Zillow近日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就证明了:房价和生育率之间存在着极强的负相关关系。
这份报告指出:以全美国25岁—29岁的妇女为样本,房价平均每上升10%,生育率就下降1.5%。这几年,我国一二线城市的房价涨了多少?别说10%的涨幅了,翻倍的都有很多。
所以也就理解了为啥越来越多的80、90后们开始选择了晚婚甚至不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