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行业的生存法则很残酷,在这个经济全球化而投资者急功近利的年代,龙头企业如何才能获得成功? 陶氏化学或许是个好例子,它将与老对手杜邦完成合并,并通过三项举措保住了基础业务的竞争力。本期熊彼特专栏认为,陶氏是美国工业企业可以在边界开放和资本流动的环境中繁荣发展的例证。
随着与长期竞争对手杜邦(DuPont)价值1300亿美元的合并计划有望在年底完成,届时陶氏将成为世界上销售额最大的化工企业。这个新的巨型公司还会不断变化,计划在2018至2019年间拆分为三个专业公司。“新陶氏”将专注于向汽车、建筑和包装行业销售化工产品,另外两家较小的公司将主要聚焦农业和电子行业。
取得如此成就并不简单。化工行业很残酷。过去二十年里,行业客户进行了整合并提高了议价能力。比如,消费品和汽车公司已经完成了总价值高达16万亿美元的合并。作为化工原材料的石油和天然气价格起伏不定。化工是资本密集型行业:一座石化工厂耗资20亿美元甚至更多,且需建设多年。私营企业还必须同中国和中东的国有企业竞争,而后者享有国家的贷款补贴和原材料补贴。数量惊人的破产案例证明,身处化工行业就如同“在一桶硫酸中游泳”。
这就是陶氏的现任老板安德鲁·利弗里斯(Andrew Liveris)2004年接手公司时的大背景。在那之后,公司屡犯大错。2009年金融危机后,由于财务管理不当,陶氏不得不削减分红,为97年来的首次。但有三项举措保住了其基础业务的竞争力。首先是大刀阔斧地调整业务结构,放弃盈利相对较少的业务。到新陶氏成立之时,销售额将达500亿美元,其中自2004年以来买入和卖出业务的销售额总计400亿美元。
不过,陶氏也不能高枕无忧。中国的两大化工巨头中国化工和中化可能合并在即,对成熟的西方对手造成威胁。
互动有礼
欢迎在下方“写留言”参与评论
每周留言获赞最多的三位读者将获得礼品
读双语版《经济学人·商论》
发现不同领域的独到见解
现在订阅全年更可获赠Moleskine笔记本!
点击“阅读原文”,浏览《完美化学反应》,一键切换双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