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产品经理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职位,而是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是所有互联网人必备的,做互联网的人不能不懂产品,关注产品,改变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AI时代,产品经理的4项修炼,有用! ·  8 小时前  
三节课  ·  三节课首门DeepSeek课程已上线,免费学! ·  3 天前  
三节课  ·  免费!2天掌握DeepSeek,AI时代抢先机! ·  2 天前  
91产品  ·  小红书图文矩阵拆解 ·  2 天前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为什么 BAT 没做出 DeepSeek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为什么说“社群内容”是影响社群发展的核心因素?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公众号  · 产品  · 2016-10-11 22:51

正文

内容是社群价值的体现,也是社群运营的基础。没有内容,社群就会显着单调,难以满足更多人的需要。所以,在社群运营过程中,内容需要丰富起来。我们需要根据社群的特色、社群成员的属性和需求来做内容。同时,有了优质的、有社群特色的内容之后,随着社群内容的传播,可以扩大社群的影响力,形成品牌,吸引更多成员加入。

内容是社群发展的基础

一个社群能否持久发展,不是说看社群里的人数成员有多少,而主要是看社群有没有内容。社群没有内容,很难形成社群价值扩大影响力。

因此,内容是社群成功的基础与前提,也是吸引成员加入的重要因素。

内容可以是动画、文字、视频、声音等各种介质中呈现出来的东西。这相比于单纯的文字更能吸引社群成员的眼球。

成功的社群都有丰满的内容

纵观那些成功的社群,会发现一个共同点:他们的社群内容并非单一,而是非常丰满,多样化。我们需要提供给社群成员丰富的并且让他们能够从中获益的内容。

举个例子:

拿小米来说,一年一度的米粉节,会为用户送上各色各样的内容,比如各种抽奖、免单、赠送、新品试用等。而且雷军还会以米粉为主,送上更多情怀内容,让米粉的感情更加根深蒂固。

制造爆炸性内容,吸引用户

想要更好吸引成员,还需要给用户抛出爆炸性的内容。所谓爆炸性就是非常让人惊讶的,或者给人惊喜的,或者让人想不到的。这类信息往往在抛出之后,机会立刻形成热烈的传播。

这就好像当年做英语培训的罗永浩,忽然宣布要进军只能手机市场,并想要做锤子手机。当时,这个信息震惊了网络乃至科技圈。人们对老罗的这种想法表示怀疑,很多人认为他是在炒作、作秀,也有人认为老罗“疯了”,更有人认为是一时冲动。

其实老罗没有冲动,也不是作秀,他真的是要转型进入智能手机科技市场。但是在营销上,他的确在“炒作”,因为他用这样的一个爆炸性信息出名,甚至自己还未真正做手机时就已经名声大躁,吸引了人们的目光,成为了智能手机界的焦点。

所以,适当制造一个爆炸性的内容,可以快速吸引人们的眼球。

做“聚干货”的内容社群

什么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是四处宣扬你的社群,也不是对外人表彰自己的社群有多么优秀,而是真正给社群成员呈现一些“干货”。所谓的干货,就是真正有用的东西,实用、有价值、有意义,这样才能成为好的社群,才能长久留住社群成员。

给用户实用的内容

真正实用的内容才会吸引用户,并留住用户。这就像我们买到了一个吸尘器,它真的很好用,可以将尘埃吸得干干净净,才能让人们欣喜,而如果这个吸尘器外表很漂亮,但实用性差,那么也是留不住用户的。

跟“三FU”内容说“NO”

“三FU”是什么?“三FU”是当前网络营销中非常避讳的三个词的缩写,它们是:肤浅、敷衍、浮躁。也许你已经大致听明白了。这种类型的内容对有提升需求的社群成员没意义。

做用户想要的内容

互联网并没有改变人性,正如霍普金斯在《科学的广告》中所说,“人类的本质是不会变的,现在人和古代人没有什么两样,所以基本的信息学原则依然牢靠,因此你不需要将学过的心理学原则全部打破、重新建立”。人性没有变,但是用户的阅读习惯和行为因为信息传播渠道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1. 注意力变得稀缺:随着移动互联网兴起的碎片化阅读让用户的专注力下降,“精简”显得更为重要。

  2. 内容紧扣特定用户的口味与需要:我们现在处于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四面八方到处都是信息。这就需要我们挖空心思让社群自身的内容与成员密切相关。

依据用户阅读行为的改变以及竞争环境的变化会发现,以下内容将是用户想要的:

  1. 内容清晰,引人注目。简单直接讲述用户能够理解并且容易产生共鸣的内容。

  2. 高质量。制作精良,有一定的趣味性,言之有物。

  3. 有真实情感。是用心在写,让人们能够感受到内容制作者的心意。

  4. 内容聚焦,垂直。内容对于特定的用户由较大的相关性和特殊价值。

  5. 内容呈现多样性。漫画、音视频、图片、文字等多角度呈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