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历史著作值得一版再版,因为错误的认识总会时不时冒出头来。《在中国发现历史》正是这样一部常读常新的好书,吸引人们思考何为“中国历史的自主性”。本书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翻译出版以来,就持续引起中国读者的兴趣和讨论。即便到了今天,书中的一些观点也仍然值得品鉴。
本书作者,美国历史学家柯文教授之所以强调“中国中心观”的历史叙述,是因为在此之前,一度流行一种以西方为中心的中国历史叙述。按照这种认识,在19世纪中叶受到西方冲击之前,中国社会基本处于循环往复的停滞状态,有人将之称为“冲击—回应”模式。还有一些西方学者用“美女与野兽”的比喻来描绘传统中国社会:经西方这位“美人”的一吻,中国这头睡狮才能从永恒的沉睡中被唤醒,释放出发展的潜力。对于恰如其分地理解中国历史,这一认识显然会造成灾难性的影响。
为了破除不正确的理解模式,柯文教授明确地提出了要回到以中国为中心的历史叙述,这就是“在中国发现历史”的寓意。作者对此前谬种流传的三种思想框架,冲击—回应框架、近代化框架与帝国主义框架,进行了逐一分析考察,明确反对用西方的历史认识框架来削足适履,而倡导以中国本身为出发点。考虑到本书的英文版初版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这一认识在当时可谓耳目一新。
今天,中国正航行在新的历史征程中,自身的发展早已令世界刮目相看,也几乎没有人再用单一的西方视角来理解中国的历史。一些新的历史研究方法也不断出现,有些甚至走得很远。重读这本30多年前的著作,恰会提醒中国读者在阅读和思考历史中,不忘家国本位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