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鱼羊秘史」关注,每晚八点推送
回复「揭秘」,看欲罢不能,闻所未闻的野史奇谈
(图)电影《鸿门宴》中的韩信,安志杰(饰)
▼点击下方音频主播鱼公子为你讲古▼
前206年,刘邦在萧何的建议下,拜治粟都尉韩信为大将,朝外一切军事要务,均授由韩信节制,给予了比周勃、樊哙、灌婴等早年追随刘邦而且战功卓著的将领更大的权力,因此,韩信几乎与萧何平起平坐地成为了刘邦的左臂右膀。
然而,即便是在刘邦以从未有过的虔诚与恭敬,破天荒地尊一小小的治粟都尉为大将的时刻,刘邦竟然连这个治粟都尉到底有啥本事还一无所知,刘邦作为身系数万将士前途和命运的诸侯王,所冒的风险是可想而知的。于是,拜将完毕,刘邦就亲热地拉着韩信,让他在自己身边坐下,他要当众考考韩信。
刘邦问韩信道:“萧丞相多次向我提及将军才干,请问将军到底有何妙计指教于我呢?”
韩信说:“大王如今向东争夺天下,难道不是与项王为敌吗?”
刘邦说:“是的。”
韩信说:“按照大王的估计,在勇敢、强悍、仁厚、坚韧诸方面,大王与项王相比,强弱如何?”
刘邦沉默良久,终于说道:“我不如项王。”
事情摆了出来,这时,韩信就开始为刘邦开始分析长短、权衡利弊、指明出路道:“我也认为大王不如项王。不过,我曾效力项王帐下,让我向大王说说项王为人吧。项王震怒咆哮时,手下无人不惊骇,但他如此威严,却不能任贤用能,这不过匹夫之勇罢了。项王也有待人恭敬、面目仁慈、言语温和的时候,有人生病,他甚至心疼流泪,分给饮食,但当人家立了战功应该加官进爵时,他却反复磨刓着印信直到印信失去棱角还舍不得赏赐给功臣,这不过妇人之仁罢了。如今项王虽称霸天下,役使诸侯,但他放弃关中而建都彭城,简直是自失其利。他不但违背义帝之约,而且专横跋扈,任意妄为,将自己的亲信封王,诸侯们为此愤愤不平。项王迁义帝于江南,如同放逐,诸侯们上行下效,也纷纷把旧主驱逐,将好地方据为己有。项王自举兵以来,所过之处,无不横遭摧残毁灭,百姓怨声载道,心底并不愿归附,目前不过迫于淫威,勉强服从罢了。
(图)电视剧《楚汉传奇》剧照
所以项王名虽为霸,实际上人心尽失。表面虽强,实则易弱。如今大王如能反其道而行之,大任天下勇武,何敌不摧?将所得城邑分封功臣,谁人不服?以正义之师,从将士东归之愿挥师东向,何地不克?项王所封三秦诸王章邯、司马欣、董翳,皆是亡秦旧将,带领秦兵征战数年,将士们被杀死和逃亡者不计其数,他们又胁众归降项王。到达新安,项王杀心顿起,一夜坑杀降卒二十余万,独剩此三人,三秦父老对他们简直恨之入骨,今项王仗势强封三人为王,秦民无人心服。而大王您自入武关,秋毫无犯,废除秦朝严刑峻法,约法三章,三秦父老无人不盼大王为关中王。况且,义帝‘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的约定无人不知,大王被迫西行,三秦百姓无不义愤填膺。如今之策,大王大可挥师东征,三秦之地,传檄可定。”刘邦听韩信一席话,真有拨云见日之感,喜不自胜,连称相见恨晚。于是,刘邦依韩信之计,开始着手部署东征。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汉中对》。
韩信作为一个小小的治粟都尉,的确有深邃的洞见和卓越的才能,刘邦拜其为大将,也的确是不二人选。在这一大段话语中,韩信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项羽非常突出的五个特点:一是匹夫之勇,二是妇人之仁,三是背信弃义,四是专横跋扈,五是凶残暴戾。这五个特点,准确地概括了项羽身上的人性弱点和致命硬伤。王安石《叠题乌江亭》诗曰:“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是啊,项羽的性格导致了众叛亲离、人心尽失,即使机会重来,谁还会愿意跟随他卷土重来?他的最终失败难道不是必然的么?无论性格决定命运的必然,抑或人心决定历史的必然,最终结果都是注定的。
同时,《汉中对》是韩信向刘邦提出的一份非常全面而又具有前瞻性的战略计划,是一篇动员令,是一篇战斗檄文,堪比后来诸葛亮的《隆中对》。《汉中对》的最大意义还在于,他坚定了汉王刘邦东征的信心,解决了敢于东征和如何东征的问题。
*作者:晏建怀,鱼羊秘史签约作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历史随笔集《帝国的脸谱—北宋官场众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