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影片选择了深入亲情的亲疏和个体与家庭的关系这一主题。
前击剑运动员刘慧伶的首部长片
《刺心切骨》
在聚焦击剑运动的同时,围绕兄弟家人之间辗转纠结的情感展开叙事,剧情扑朔迷离。罗苡珊的
《雪水消融的季节》
则宛如一封饱含厚重情感的私人信件,探讨爱、死亡,和失去挚爱所带来的痛苦与成长。这些作品在深情与隔阂、沟通与失语之间,细腻描绘了家庭关系的复杂与深刻。
两代人因教育而迁徙,印证着中国家庭对教育的严阵以待。
由法国和比利时电影人Lou du Pontavice和Victoire Bonin Grais联合创作的纪录片
《守望者》
,跟踪记录了一对工薪阶级夫妇为儿子规划音乐专项学习之路所付出的巨大努力;而闫啸林的
《菠萝,凤梨》
通过一位母亲为让女儿考上更好的大学而“高考移民”的故事,深入探讨教育公平等社会议题。这两部影片分别提供了不同的创作视角:纪录片以长期跟踪的方式呈现现实,笔触轻盈浪漫,而《菠萝,凤梨》则由导演自编自导,演员表演细腻且强烈,更像是时代亲历者的视角。
短片
部分,王煜的
《燃夜》
以强烈的视觉风格呈现反叛青年们的青春状态,与多部长片的青春主题形成呼应,充满反叛精神。王知疑在短片
《春二十三》
中,以略带黑色幽默的方式探讨“烟花禁放”;同样聚焦家庭迁移与分解,张曜元的写实风格作品
《相谈》
,以战后遗孤和身份认同为主题,呈现隐藏在“对话”背后,家庭与社会的复杂历史记忆;罗翼的动画短片
《豆豆》
以彩绘铅笔素描为表现形式,基于自身童年经历,细腻刻画成长过程中父母角色的影响;关天执导的
《毒药猫》
则以西南民俗为题材,通过志怪故事展现独特的地域风韵,并融入女性主义的思考,别具一格。
本届12部长片中有8部长片为导演首作。
这些新生代电影人借由电影创作,或探讨与自身世代相关的话题,或以独特视角观察前辈过往与变迁,亦或通过风格上的尝试来表现自己的创作理念。他们都展现出强烈的表达欲望并以电影为媒介,带领观众以全新的视角探索社会的多元样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