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返利,“购物”后一段时间内可分批次返还购物款;金融互助,月收益30%。近年来,非法集资犯罪手法不断翻新,其迷惑性、隐蔽性极强,不断有市民中招陷入非法集资陷阱。为此提醒市民,面对花样百出的非法集资,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将自己的辛苦钱拱手他人。(本文转自防骗大数据:FPData)
金融互助月收益30%?
诱惑!虚拟理财涉嫌非法集资
当前一些打着“互助”“慈善”“复利”等旗号,却无实体项目支撑,无明确投资标的,靠不断发展新的投资者实现虚高利润的虚拟理财。例如,打着帮人的旗号,以一个月可以获取30%的收益为卖点,被四部门多次发布风险提示的“MMM金融互助社区”,就曾以“年收益23倍的高额收益、投资60元至6万元,满15天即可提现”等利诱性字眼,一度让投资者趋之若鹜,从而上当被骗。仅在广州,去年初就有40多名受害者集体报警,涉及金额超过千万元。
据分析涉嫌非法集资虚拟理财一般会以高收益、低门槛、快回报为诱饵,对于一些市民而言,其利诱性、吸引力极强,而一旦参与其中当事人就会蒙受经济损失,甚至血本无归。
此外,无实体机构,宣传推广、资金运转等活动完全依托网络进行。主要组织者、网站注册地、服务器所在地、涉案资金等“多头在外”,通过设置“推荐奖”“管理奖”等奖金制度,鼓励投资人发展他人加入,形成上下线层级关系,具有非法集资、传销相互交织的特征也是涉嫌非法集资虚拟理财的重要标志,如遇到类似情形,市民要特别留意,当心受骗。一旦发现有非法集资犯罪嫌疑的公司或人员,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购物”可还购物款?
当心陷入非法集资骗局!
消费返利网站打出“购物=储蓄”等旗号,宣称“购物”后一段时间内可分批次返还购物款,这你要当心了!这是非法集资的特点之一。一些返利网站在提现时会设置诸多限制,使参与人不可能将投入的资金全部取出。(本文转自防骗大数据:FPData)
还有一些返利网站还将返利金额与参与人邀请参加的人数挂钩,成为发展下线会员式的传销平台。此种“消费返利”运作模式资金运转难以长期维系,一旦资金链断裂,参与人将面临严重损失。
另外,对房地产行业非法集资,市民也要擦亮眼睛,避免中招失财。
一是房地产企业违法违规将整幢商业、服务业建筑划分为若干个小商铺进行销售,通过承诺售后包租、定期高额返还租金或到一定年限后回购,诱导公众购买。
二是房地产企业在项目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前,有的甚至是项目还未开建时,以内部认购、发放VIP卡等形式,变相进行销售融资;有的还存在“一房多卖”。
三是房地产企业打着房地产项目开发等名义,直接或通过中介机构向社会公众集资。
投“养老公寓”有高回报?
别信!那是非法集资新手法
随着老龄化加剧,养老服务产业也迎来快速发展阶段。不过,一些机构打着养老的旗号, 专门针对市民对高收益、老有所养等方面的需求,进行包装设计,使得非法集资很具诱惑性。
例如,在湖北省某市,一个名为“上上坊养老型酒店公寓”就曾以“理财产品”的方式销售楼盘。当时该楼盘在广告宣传中声称,购房者每投资10万元,第一年可获12%的收益率,此后每年收益率增加2个百分点,5年累计收益达房款的80%,同时拥有公寓产权。然而,当300多名购房者先后预交了数十万元意向金后,才知已陷入骗局。
民警提醒:目前一些面向老年人的非法集资组织,其主体并不具备实施养老服务或提供养老产品的资格,一般他们会以投资医院、养老公寓、异地联合安养为名,以高额回报、提供养老服务为诱饵,邀请你“加盟投资”。
面对这种邀请, 你要多留个心眼了,这可能是非法集资的新手法。另外,还有那些打着提供养老服务的幌子,以收取会员费、“保证金”,并承诺还本付息或给付回报;
打着销售保健、医疗等养老相关产品的幌子,以商品回购、寄存代售、消费返利等等,你也别信,那是非法集资新手法,如果你投资了那将可能把自己的辛苦钱拱手他人了。
来源:人民网,特此鸣谢!
以上由防骗大数据团队白茂生编辑排版整理
【请遵守CC协议,转载不注明来源上黑名单】
🔥近期热点
揭秘各类骗局、传销诈骗、金融诈骗、揭露黑幕、谣言破解、防骗支招、科普防骗知识。责任心铸就公信力,感谢您对我们的理解和支持,愿我们共同努力,维护良好网络社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