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胶卷迷俱乐部
胶卷迷的聚会场所~这里有关于胶卷的一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摸摸艺术书  ·  怀恩收藏 ... ·  5 天前  
旅拍誌  ·  分享一组喜欢的照片 ·  4 天前  
蚂蚁摄影MaE  ·  【摄影科普】十四:日出这么拍就对了! ·  5 天前  
旅拍誌  ·  这样的胶片旅行照,真是太有味道了! ·  1 周前  
蚂蚁摄影MaE  ·  【摄影科普】十一:强调平衡感的对称构图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胶卷迷俱乐部

如何做成一篇“胶卷迷俱乐部”的微信文章

胶卷迷俱乐部  · 公众号  · 摄影  · 2017-08-13 11:55

正文

点击上方胶卷迷俱乐部快速关注,这里是胶卷迷们坚实的阵地

所有内容均为原创,配图来自群友和网络,所有水印保留

近期较忙,将从日更变为每周更新5,6次,敬请谅解

文章是怎么做出来的?


大家都知道最近留言功能开了几次,毕竟这个号1万多粉丝,里面会有一些垃圾也很正常,想象别人几十万人,几百万人后台那简直是乱了套了。

也有人说,这个编辑素质怎么这么差?三天两头骂人?

为了解释大家的疑惑,我今天讲一下一篇文章是怎么做出来的。


号的性质

这个号是我个人运营的,所有只有我一个人,是业余时间做的。2015年年底开始每周更新1次,后来每周更新2次,再后来每周5到6次到几乎每日更新,最近由于本职工作比较忙,所以更新减少到每周5到6次。

由于微信公众号是由商业驱动的,基本是公司,媒体才会做,私人微信号很少能高频率长时间更新,因为没有利润(除非是个别特殊领域),由于我个人比较喜欢摄影,又是搞微信媒体的,所以就做了这个号。

其实就算数码相机最火的时候,相关媒体其实并不算发达,因为杂志是国营的不怕倒闭,而引进的CAPA就死翘翘了。网络上的摄影媒体也很多,但是都以数码为主,很少系统介绍胶卷内容,因此我专门开辟了这个号。国内做胶卷的公众号并不少,但是更新往往比较慢,还达不到电子杂志的级别。


号的盈利

实际上这个号还是有收入的,不过并不是微信最常见的文章广告红利,我们这个文章上的广告,比如冲洗啊,电影卷啊,都是胶卷迷俱乐部QQ群朋友的,一分钱都没收。这个QQ群目前在清人,不久之后会重新吸收新群友。

这个号的收入主要来自两部分,一个是赞赏,这个功能开得比较早,但是苹果手机不能赞赏,加上罗一笑事件之后,赞赏功能基本没戏了。

目前号的主要收入来自文章底部的广告,也就是微信自带流量主功能。每篇文章底部都有一个腾讯公司随机分配的广告,只要你点击了,我就有收入,少一点的广告大概1到2毛,多一点的有5毛到1,而且一篇文章只算一次,就是说你点好几次我也只能拿一次的钱,总体来看这个号每个月的广告主收入大概是200到300。


选题

每周要更新5-7篇文章,最头痛的问题就是选题了。公众号运营之初的选题材料是很丰富的,到后面就逐渐狭窄了,但是总体来看胶卷类号的题目还是很宽泛的,大致有下面几类:

  • 器材机身类

  • 器材镜头类

  • 器材其他类

  • 摄影家类

  • 胶卷类

  • 图集相册类

  • 留言活动类

  • 消息发布类

从当中还会引申出很多小类。

这个号的主旨是吸引更多人喜欢胶卷,让胶卷迷了解更多不知道的人,机器和事情,所以主要是新手向的。大家也知道胶卷圈里有部分人品质低劣,他们借助胶卷满足自己的虚荣,做键盘侠,做人渣,成天装逼,而他们装逼的焦点是胶卷摄影,乃至整个摄影上一些比较模棱两可的方面,俗称“玄学”,这部分内容我是尽量回避的。

那么怎么选题呢?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首先为了制作这个公众号我购买了大量相关材料,主要以日本的材料为主,因为美国的器材书做得比较粗糙。这里最重要的材料是1990年-1999年这10年的《アサヒカメラ》杂志,除了1996年全年齐全外,其他年数有部分遗漏。现在我在收集《日本カメラ》的相机年鉴系列,这个书也很有用。




就书籍方面,主要是枻出版社的各类专门图书,包括我这里的徕卡M图鉴,哈苏图鉴,LOMO相机图鉴,金属机械相机图鉴等等都是我选题的常用内容。

选定了题目之后,就需要查阅资料。


查找资料

因为我不是相机收藏家,我是搞媒体的,所以文章也是由资料组成的,正如报纸编辑不会跑到九寨沟去再回来编新闻,他是直接编辑记者给他的材料的。当然,如果能够亲手试机,我还是会做的,因为这样能够发现很多细节,当然,更多的细节和实用心得都需要一段时间的使用才能发现。这部分内容我们这里有专门的投稿版块,许多朋友也会分享他们的心得。

选定题目之后,并不是直接动手,需要查找资料,把文章组织起来,不是简单地把图书翻译过来那么简单,实际上很多选题就是从书本里的一张图片来的,比如上次那个GRAFLEX的介绍,书上就一张图片,那么其他的内容需要继续组织。

这个时候除了用到书本之外,还要搜索网上的资料,大家也知道这种内容B开头是搜不出来的,还得上GOOGLE,不过我也有几个比较好用的网站,比如CAMERA WIKI。

但是,有时候会出现实在找不到资料的情况,那么我就会放弃制作这篇文章,换一个题目,以后有了资料再制作,所以我到现在都没有做过尼康F4,徕卡M5。

把资料整理得差不多之后就可以组织文章了,不过在这之前,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找头图和图片。



找图,做图,修图

其实头图只有关注过的朋友才能看到,而且也就是一瞬间的事情,但是我这个号一次一般只有一篇文章,所以头图非常重要。

其实要找头图的话,不是特别妖的奇才,在B开头也能找到不少图片,但是我一般还是上GOOGLE,因为胶卷圈很小,要是随便用了别人的照片,被看到就很麻烦,如果大度的就当没看到,但是有的人就会很烦,因为微信贴图片被人放倒钩打官司赔几十万的事情都有。

所以就只能上GOOGLE用外国人的照片了,那样稍微稳妥一点,而且GOOGLE上也有很多我需要的器材图片,比如上次的那个REX双反,这个就是外国都没几个人知道。

除了GOOGLE外,我这里还收藏了许多外国人的私人网站。不过可惜的是过去常用的PINTEREST现在不能用了。

找到了图片之后不是万事大吉了,还是需要处理的,当然这里也用不到PS那么复杂,美图秀秀就可以搞定。制作头图的话,需要把图片处理成900X500的比例,其中也有很多拼接和处理,比如下图:




这些图片上的解说性文字都是后期制作上去的,为了让大家直观看到对比和问题。


组织逻辑,组织语言

文字表达是有逻辑的,一般介绍类的文章采用的都是并列关系,逐步介绍各个层次,其中没有特别的顺序,只要能够把各个方面讲清楚就可以了。

同时组织文章的时候要找相应的图片插进去,图片并不是乱插的,除了指示性的图片,比如说到某个位置要加图上去,穿插的图片也需要和内容有关联。

如果时间充足,我写完一篇文章一般会检查一遍,调整语言并修改错别字,如果时间不够,做完这步就会调整板式,然后发掉。


制作时间

不同文章的制作时间是不同的,一般比较短的文章,比如昨天推荐相机的,算上找图片的时间大概是1-2个小时可以搞定。

如果是纯图集的文章,有人说“偷懒”,我最讨厌的就是这种人,因为图集文章是很费时间的,首先得靠天吃饭,GOOGLE镜像的速度得稳定,而且大家知道最近PINTEREST被墙了,就连GOOGLE镜像都不能读出上面的图片,所以我等于是断了一条超级大腿。

纯图集文章的图片我是要筛选的,尺寸有要求,必须要100K以上,太小是不行的,内容也一样,也不能是个图片就贴上了。像上次我想给大家做星野道夫那篇文章,我其实是有扫描图的,但是还是给大家在网上找了更多图片,再比如九龙城那篇,20张图片找了我2个小时。

有时候会出现比较大的专题,那么就会花掉我3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而且一天做不完。做这个号最勤奋的时候每天下班回家吃完饭都能从8点一坐坐到12点,最近工作忙了,所以一直没有做比较大的专题。

其实一篇好文章的诞生是要下功夫,像那个毒舌电影,它的头条文章制作时间在6-10个小时,2到3个人一起制作的,所以做微信文章很简单,复制黏贴谁不会?但是要做出来,要对得起打上去的原创标签,是要费点功夫的。


这里也感谢大家对我长久以来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