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长发愁管不好孩子玩游戏)
今年春节,我在微博上发起了一个“回乡见闻”的活动,收集大家对于城乡社会生活、文化娱乐等方面的草根调研情况。网友们发来很多报道,有的说在东北观察很多人用快手的,也有的人说回乡后发现许多人玩抖音的,更多的人还是玩游戏,这些都代表着一种消费文化。
我自己也特别关心互联网产品的应用情况,往往会从中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和规律。其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吸引了我,这是一个关于玩网络游戏的故事。我们都知道,现在大部分年轻人都以玩网络游戏作为业余生活的消遣,甚至是用游戏来建设自己的社交圈。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又不知道该如何去管,管多了怕孩子逆反,管少了没效果;游戏能开发智力,但是这个度该怎么把握?十分困扰,但是,这个问题在接下来我要讲的故事中却不存在。
在春节走亲戚的过程中,我发现亲戚家的孩子竟然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可以玩游戏,什么时候该去学习了,很自觉,家长完全不用操心。在闲暇之余,他们还一起玩游戏,亲子时光十分惬意,代沟什么的,不存在!我问孩子家长,怎么做到的,孩子玩游戏可以不用去管,当甩手掌柜了?孩子自觉,家长轻松,简直是家长朋友们梦寐以求的状态。
一问,原来亲戚平时就很注重于孩子的互动,带孩子去爬山、踢球、看电影等等,对孩子玩手机游戏也不是“一刀切”,自己有时间会和孩子一起玩,不过大人上班以后远程了解孩子玩游戏的情况,是通过“成长守护平台”,来实现随时查看孩子游戏的时长以及消费情况,从而合理设定孩子的娱乐时间,做到心中有数的。同时,孩子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健康的游戏习惯。
其实我此前有点纳闷,这种成长守护平台,好像没有别的游戏公司做的,限制用户不讨好,怎么能做呢?况且,如果要管理孩子玩游戏的话,除了这个成长守护平台,其实家长有很多的方式。真的自觉的孩子,不需要被平台来监管账户吧。
所以我觉得亲戚家虽然说是用成长守护平台来管孩子玩游戏,归根到底,还是孩子比较乖,家长也比较开明。他们实在是太谦虚了,又是一个“别人家的孩子”的故事。
但是后来转念一想,不是每个孩子都这么自律的。哪怕是作为一个成年人的自己,有时候看到好看的电视剧,也是控制不住通宵追剧,更何况心智还未成熟的孩子们呢?如果有一个工具能查看的话,就像用定位手环一样,孩子做了什么去了哪里,家长能了解放心,不至于猜测,反而是建立了双方的信任,也许就不会出现许多的误解了。
所以从这个侧面来看,成长守护平台,实际上是通过互联网提供了一个技术手段,帮助家长和孩子之间建立透明地联系。好奇之余也去了解了一下相关的数据,看到最近发布的信息显示,受成长守护平台保护的孩子,相比守护前一个月的平均游戏时长下降了25%,充值金额最高下降了37%。孩子知道家长在看,有时候什么都不需要说,他们自己就会自觉管好自己,在玩游戏时间和消费上自律。这样其实也是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了。
亲戚跟我说,确实是这样的,以前孩子玩游戏他们还去念叨,反而被说碎碎念受不了。现在呢,孩子其实啥都知道,反而不用耳提面命了。
有的人要说了,你说了这么多,不就是限制孩子们玩游戏吗?这么理解就狭隘了。帮助未成年人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律能力,这不仅是对于玩游戏,对于其他行为管理也是颇有好处的。
对腾讯而言,做成长守护平台,当然是作为一家游戏公司的自觉。但我们深知,守护关爱未成年人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家商业机构就能一力包揽的,更需要家庭、企业、行业和社会各界多方广泛参与,形成一个关心关爱未成年人的大环境。如果仅仅是腾讯自己做,孩子们还会去玩那些没有被纳入平台的游戏,一旦缺少了社会各界的整体协同,就不能更好的守护孩子们了。
关爱未成年人,不只是管理好他们玩游戏这么简单,而更多的是以恰当的亲子关系,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习惯,需要对他们的生理、心理诸多方面的关心爱护。陪伴、沟通、教育,永远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