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专业视角的规划资讯传播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城乡遗产 · 中国智慧丨2018清华同衡学术周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 公众号  ·  · 2018-05-28 21:41

正文


2018第六届清华同衡学术周于5月21日盛大开幕。本届学术周以“空间·空间·空间”为主题,继首日的巅峰讲坛和自由论坛之后,还有持续5天的14场专题分论坛,围绕多个细分议题,邀请城乡规划及相关行业专家学者展开深入探讨。


“城乡遗产 · 中国智慧”分论坛 ,于5月25日“压轴”登场!聚焦当下朝气蓬勃的充满智慧的创新型思路与精彩实践,展现充满活力的文化遗产与城乡发展间的互动。 邀请城乡遗产领域最敬业、最专业、最有趣的一线规划设计师、学者,以及管理者、运营者展开一场跨越行业、跨越时空的探索。


袁昕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院 院长


袁昕 院长 首先作为致辞嘉宾发言,他指出:文化遗产是先人留给我们的财富,全民族都享有对包括物质与非物质形态遗产的继承权。对于中华民族后人来说,遗产赋予了我们两个使命: “责任”与“创新” 。我们有责任保护和传承遗产、积极应对在与遗产共处时产生的矛盾与问题;怀着这份使命感和责任感承前启后,在感受先人智慧的基础上,产生创造与创新的动力。



本论坛由清华同衡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霍晓卫 主持。


主题报告  第一场

01

文化引领的乡村复兴之路

王  峻

浙江省松阳县 县委书记


王峻先生指出,近年来, 松阳县坚持“活态保护、有机发展”的理念,坚持用最少、最自然、最不经意、最有效的人工干预,维持乡村原生态的田园风光 。同时他还强调,在乡村复兴的过程中,要 注重 充分利用本土化、低碳环保的材质和技术,还原原真田园风情、原味的风貌历史感; 注重 确立风貌完整、舒适宜居、富有活力、人文和谐的保护发展目标,全面恢复传统村落整村格局; 注重 激活传统民居的生命力,激发传统村落经济活力; 注重 植入文化基因,鼓励村民形成低碳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从而初步走出一条“文化引领的乡村复兴”之路。

02

以文化园区链结地方特色文化

李昱駪

台湾善美的文化艺术基金会 执行董事


李昱駪先生以位于宜兰、2003年开园的台湾传统艺术中心为例,介绍了 以文化园区作为在地人文与文化资源汇集的磁点,来传承地方文化的相关策略 。他指出,创造永续文化产业的方式多种多样,具体可以包括: 1) 保存传统表演艺术,实践台湾特色演艺,以生活工艺对接传统工艺,让文化首先被看见; 2) 结合传统信仰与现代元素,多种方式活化岁时节庆活动; 3) 推动文化资产体验教育,利用民间工艺的艺术性创作和互动参与,活化传统艺术历史场域等。


同时,他还进一步强调,文化园区不应纯粹扮演一个观光园区的角色, 更应该是一个有着生命活力的“活的博物馆” ,这就要求我们要以“教育”、 “推广”的精神为指导,切实将园区打造成更具知性的为体验者提供学习机会的场所,让传统艺术得以传承、发展并延续。


03

城乡遗产判读的形态学途径

宋  峰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副教授


宋峰先生在介绍城市形态学学科发展及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 运用城市形态学的方法解读城乡遗产保护三个维度 的重要意义。


首先 ,在识别城乡遗产价值的研究领域,形态学研究方法可以为解读物质空间演化,梳理人类历史进程以及整个聚落的形成演变过程,提供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 其次 ,形态学研究方法可以为研究城镇景观演化过程提供有力支撑,对于迎接现代遗产保护层面所面临的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再者 ,在划定遗产风貌保护区方面,可以依据区域形态学的研究方法梳理平面格局、建筑肌理和土地利用模式,解析城镇风貌,从而指导遗产保护范围的划定。他还以百万庄、二线关、南锣鼓巷等区域为例,深入解读了形态学研究方法参与城乡遗产保护的具体操作方式。


04

袁家村的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

吴  淼

清华同衡陕西分院 副院长


吴淼先生介绍了 袁家村作为“民俗村落保护与活化经典案例”的旅游业转型发展过程 。他指出,袁家村创新地践行了一条关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的聚集、活化、复兴之路。在村落复兴过程中,村长带领村民通过建造技术、传统手工艺、民俗活动等方面的活化传承和展示,实现了村落民风民俗生动的展现,构建了村落遗产体系化传承、活态化应用、串联式展示、互动式体验、创新性应用的复合发展模式。


他进一步指出,袁家村在发展过程中特别注重运营和管理,村民结合乡规民约打造本土化品牌;村长带头建立能人经济制度,运营过程中注重小规模、渐进式的业态培育。 袁家村的实践为我们从规划视角开辟了重新审视乡村建设中关于文化体系、建设管理运营体系、城乡规划编制体系以及商务体系之间耦合关系的宝贵机会。 同时,袁家村的实践也是探索“就地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国乡村建设和乡村规划方式转变出路的一次重要尝试。

05

文化创新与传承落地

谢  翅

赛博文旅 联合创始人/公司执行董事


谢翅先生为我们讲述了 拈花湾项目从策划到落地的全过程,并进一步探讨了文旅小镇项目的落地方法 。他指出,拈花湾的成功归根结底是文化的成功,其整个项目的核心是产品体系的构建,因此既要把故事和概念讲好,也要把产品和服务做好。谢翅先生认为,文旅产品需要构建 3 大体系” ,即需求体系、文化体系和产品体系;需要迭代、创新、极致和服务 “4大思维” ;需要公共聚集、休闲旅游、商业消费和文化体验 “4大空间” 共同作用,这样才能最终形成完整的项目策划、方案设计、实施及运营管理的流程。而这一流程充分体现了文化的创新和传承相容性,充分保障了文化与商业模式和产品的全面结合,进而全面确保了文旅产品的高品质的完成与落地。


主题报告  第二场

01

以南粤古驿道助推高质量发展

广东实践

李永洁

广东省住建厅 总规划师


首先 ,李永洁女士用实例解释了 城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即要凸显地域文化特色、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供多样文化休闲旅游产品 。她指出,我国拥有丰富的线性文化遗产资源,对其进行保护利用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其中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就是南粤古道遗产保护与利用项目。南粤古道的项目实践,不仅包括了助推城乡高质量发展、遗产保护与环境治理、塑造品牌形象、发展旅游教育事业等内容,更包括了在带动沿线城乡经济连片发展,精准扶贫等角度多个层面的前沿探索。最后,李永洁女士总结指出,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未来广东会形成绿道和古驿道文脉交织的城市空间结构,以此支撑起一个诗意的广东,“向历史致敬,向未来拓路”。


02

新旧结合、有机再生,城市工业遗产的再利用—— 以上海玻璃博物馆为例

张  琳

上海玻璃博物馆 董事局主席


张琳先生以上海玻璃博物馆为例,分享了对 后工业时代城市工业遗产再利用的实践经验 。他介绍到,上海玻璃博物馆的发展经历了玻璃工厂、厂房租赁改造为办公场所和创意园区等阶段,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博物馆和社区公共文化交流中心的功能。它以 “新旧结合、有机再生” 的理念,探索出了一条工业遗产适应性再利用的道路。


博物馆的建筑空间营造非常注重“新”与“旧”的有机结合,在保留厂房原初形态的基础上,实现博物馆空间有机生长。同时,博物馆的设计还特别重视玻璃与艺术的紧密结合,邀请当代艺术家来馆驻留,探索已有三百年历史的玻璃遗产在现代博物馆中的跨界重生之道。此外,博物馆的展陈品同样以物见情、以物明心,借助原本不为人所熟悉的古代玻璃生产工艺,展现先人生活方式之美。他还表示,目前上海玻璃博物馆已经凭借极其丰富多彩的公众参与活动,成为了社区的文化中心和彻底的公共机构。


03

DIBO,遗产活化的方法创新与实践

刘  岩

清华同衡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 副主任

清控遗产DIBO联盟 秘书长


刘岩先生面对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问题 ,从驱动力、城市经营方式、遗产资源与遗产地特色等角度,分析了新时代遗产地活化的变与不变 。他认为,当今时代,文化遗产已在经济学角度具备了新的含义,而DIBO的遗产活化方式是从守护共同的遗产观出发,以规划设计为抓手,整合投资、建造、运营,让遗产地得到健康的可持续活力的一种创新路径。


在此基础上,刘岩先生进一步给我们分享了 DIBO在实际项目中的探索历程,并分析了DIBO思路对其各端的影响 首先 ,DIBO思路改变了传统规划设计(D)的做法,形成了从设计到运营咨询的遗产地发展综合解决方案,以及“空间+内容”两条腿走路的设计路径; 其次 ,DIBO对投资(I)方式形成了新的引导; 第三 ,DIBO在实施方面(B),强调对建造过程一盯到底的操作流程; 最后 ,强调未来的遗产活化利用过程中,运营(O)势必将成为设计之外的第二个核心环节。

04

建筑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平衡

刘政奇

罗莱夏朵亚洲区副总代表 杭州湖边邨酒店董事长


刘政奇先生指出,当今建筑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越来越来受到社会的关注和政府的重视,然而探索中国特色的建筑遗产保护和利用仍然任重而道远!他深入的剖析了 目前建筑遗产保护和利用领域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包括保护和利用脱节、资金渠道单一、政府观念落后以及社会民众误解等


他还提出,建筑遗产的保护 首先要遵守相关法令法规,其次要执行“利用时”业态的行业标准和要求,最终结合其它相关情况来统筹开展工作 。此外,建筑遗产的利用,还要充分考虑保护等级,遵循建筑遗产的特点、形式,切实做好修缮设计方案,并由专业的施工团队进场施工。作为总结,刘政奇先生最后谈到,文保工作者开展建筑遗产保护和利用工作,要以内心的使命感为前提,同时要心怀对中国智慧的敬畏之心,切实做好建筑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的工作!

05

多维视角下的大遗址保护展示

与城市改造

肖金亮

清华同衡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 副总工


肖金亮先生首先回顾了“大遗址”、“考古遗址公园”概念的提出过程,并以隋唐洛阳城为例,解读了大遗址保护所面临的独特挑战。他总结了 近二十年来隋唐洛阳城大遗址保护工作中所形成的三种主要成果类型 :一类是对遗址进行现场保护和展示的遗址景区,如明堂、天堂、定鼎门;二类是建立在尚未进行充分考古的遗址区域、以休闲功能为主的公共绿地、市民公园,如隋唐城植物园、洛浦公园;三类是引入市场力量的综合开发项目,如九洲池遗址。


他认为这些项目实现了对遗址的有效保护。其中,有些项目成为拉动老城区改造更新的引擎,但有些项目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定位不够明确,经营心态过于急切,对商业部分的主动引导不足等。他指出:大遗址保护应该不仅从遗址保护和考古研究的维度出发,还要从城市自信、市民情感、旧城更新、文化生活、城市开放空间、旅游运营等多种维度研究综合,避免简单的采用单一的解决方案来解决复杂的问题,真正做到大遗址活化与文保惠民。


06

宋宴:宋人精致生活的重现与实

黄清华

景德镇唐英学社 创办人 / 古陶瓷研究独立学者


黄清华先生在报告中提到,宋朝是中国文化的巅峰时期,宋人的精致生活是宋文化的重要体现,其中代表宋朝贵族阶层的分餐制宴会,更是将宋人精致生活的内核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典范。由此引发了黄清华夫妇及其团队对“宋宴”的独特文创构思,并于2014年入驻景德镇进坑古村,致力于宋代古窑址的保护和艺术性活化利用工作。


他进一步介绍到, 通过对宴会器具制作等宋代人文活动的研究,将多姿多彩的宴会活动与遗产的活化利用相结合 ,并在宋代丰富雅致的娱乐内容以及深厚的文化内涵等方面,探索传统文化的延续与传承的方式,使得宴会活动不仅仅停留在单一的饮食行为层面,而是大大提高了其文化内涵。黄清华先生最后总结到,“宋宴”作为景德镇乡村建设复兴与文创有机融合的一个代表范例,也必将有广泛的前景,成为社交活动鲜明的文化体验。

07

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的共享和可能性

郑  言

地瓜社区 CEO


郑言女士以地瓜社区设计的一个住宅区地下公共空间为例,讲述了他们 对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的思考与实践 。她把城市比做一款多人同时在线的真人版大型角色扮演游戏,认为正如绝大多数成功的游戏一样,具备社交功能的公共空间对于城市和社区来说至关重要。而居民们最需要的地下空间,恰如一个碎片化、本地化,具有社交性和即时性的共享客厅。地瓜社区在开展这类空间的设计时,借用了“游戏设定”的模式,让空间的不同部分承担不同的功能,居民们可以对这些用心设计的公共空间进行创造性使用,从而促使人与空间的互动和人对空间的参与感都得到提升。最终,住在这里的人们彼此之间的交流增多了,而这个地下空间也形成了不可多得的平等、温暖、好玩的公共生态。

08

国家遗址公园2.0的构想

张  谨

清华同衡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 副总工


张谨女士指出,以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代表的遗址公园1.0模式,普遍面临“有空间无内容,重建设轻运营”的困境,同时因为缺乏与城乡和大众的关联,而使得遗址公园的活力难以展现。


由此,她认为 下一阶段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必须完成由物到人的转变,由遗产到城乡的转变,和由单一到复杂的转变,从而实现遗址公园从以文物保护工程集合体为特点的1.0模式向以带动区域发展的文化综合体的2.0模式的转变


她指出,要从更大、更广阔的领域综合考虑各个利益方的诉求,积极借鉴国际上关于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理念与经验,从遗产活化、乡村振兴和城市更新等更大的领域入手来解决大遗址保护与活化利用的问题。同时,在开展空间规划之前,完成文化资产模型的构建和文化业态的策划,也是让考古遗址公园2.0模式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路径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09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探索与创新

张  杰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清控人居遗产研究院 院长


张杰先生在报告中指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的文化自信不应仅仅是空谈,它需要与生活挂钩,因此名城保护规划不能只停留于常规工作,而是需要我们 在保护与利用的探索中重视管理与追责制度的改进以及评价与指标体系的构建 。他以济南、福州、北京、泉州的项目为例,总结了清华同衡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近几年应对我国新形势所做的保护相关工作。


张杰先生介绍到,济南和福州的实践在保护规划编制和管理体系上做出了探索,如将总规中的开放空间体系与遗产资源的保护相结合;政府成员单位与规划编制单位共同编制保护规划;按照遗产要素分类明确各部门的责权清单等。


而北京和泉州的案例则代表了新形势下的地方实践工作的转型。在工作中,团队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更新保护模式加以结合,力求构建长效管理机制,立足百姓真实诉求,开展遗存保护与环境整治相关工作,这些都将成为后续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有力借鉴。


专家对话

当下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视野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