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本来打算陪家人去看完枫叶,早点回来更新一篇对于”美国问题“的内容,
但是昨天玩得太晚了,回来时间不够更新内容,我会尽快在本周找个时间补上这篇,
今天先简单和大家一起回顾一下之前讲过的关于波浪理论的内容,
在延续之前的话题继续稍微更新一下最简单的存量博弈过程这部分,
在更新之前先发几张昨天看枫叶时候拍的照片给大家欣赏一下,
山水相间,层林尽染
金黄枫叶
经典款枫叶
红枫
喂景区里的小花栗鼠榛子吃
好了,得瑟完自己的拍照技能之后,我们回顾正题,
之前更新波浪理论的内容已经有四篇内容了,我们先简要回顾一下这些内容的核心部分,
第一篇内容主要讲了波浪理论的基本常识,
快速科普波浪理论精髓(一)
波浪理论最基本的形态由五浪上涨和三浪下跌构成一个完整的八浪结构,
这种八浪结构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性,
一是八浪结构会不断循环出现,也就是前一个八浪结构结束,后一个八浪结构会随之而来,
不断的构成一组又一组的循环状态;
二是八浪结构会有级别之分,一个小的八浪结构可能是一个大的八浪结构当中的两浪。
(例如小级别八浪的前五个上涨浪,刚好是大级别八浪的第一浪;小级别回调三浪,刚好是大级别八浪的第二浪这种)
这两个特性结合到一起之后就有一个很显著的效果,
就是理论上是可以使用波浪理论判断目前的行情处于什么级别行情的第几个阶段,
那么我们就有可能根据这个判断得知市场后面要发生的情况大致如何,
说白了就是可以起到一定的预判行情的作用。
并且我们在事后把波浪理论的一些阶段特征套用到A股几次典型的牛熊市上也能符合,
但是我们也发现,这些年A股一直在有人用波浪理论解盘,波浪理论在中国也有不少受众,
不过这些号称波浪理论解盘的”大师“和使用波浪理论的投资者并没有持续的优良战绩。
那么归根溯源我们需要找到波浪理论在实际应用当中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出现在哪里?
以及波浪理论本身是否真的有值得研究是使用的核心规律,
因此第二篇内容和第三篇内容分别追溯了波浪理论两代大师的生平情况,
快速科普波浪理论精髓(二)
快速科普波浪理论精髓(三)
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发现,波浪理论的创始人艾略特本身并未能留下可查的投资成绩,
但他本身是一个经历颇为传奇的人物,晚年发现波浪理论之后也受到了当时投资届的肯定。
而另一位波浪理论大师——普莱切特有过精彩的基于波浪理论的分析成果并被市场验证,
但是后期在预言美国股市千禧年大牛市时出现过比较尴尬的错误,
不过经历两次修改最终成功预言了科技股泡沫的那次牛市顶部。
我们在这个追溯过程中发现,波浪理论的本质——市场行为的关键是正确和极具规律性的,
但是在波浪理论本质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技巧性的内容会受时代影响,
我们死抱着原始版的波浪理论技巧而不理解波浪理论核心的话,
相对于套用过时的技巧在当前的市场中使用,效果不佳
是
必然的,
再加上波浪理论复杂和略带主观色彩的数浪,确实是稍有不慎就会”跑偏“,
因此,我们希望大家能通过市场行为的角度来深刻理解波浪理论,
然而这部分内容充满来复杂的变量思考和博弈思考,用单纯的语言很难描述,
波浪理论——来自市场行为的灵魂问题
所以我们打算用问答的形式,带动大家一起思考和理解这部分内容,
就有了波浪理论的第四篇内容——来自市场行为的灵魂问题,
把市场分成了最基础最理想化的存量博弈,和真实复杂的动态博弈两个部分去理解,
这里先解决最基础最简单的一个存量博弈过程,
很多小伙伴之前看完问题的那一篇觉得找不到思路,
其实思路不通畅的原因有两方面,
一是大多数投资者,尤其是散户投资者有买入思维而没有变现思维,
在考虑博弈的过程中,经常考虑到买入时的博弈就结束了,
忘记考虑持股盈利者变现需求对市场的影响;
二是大多数投资者,尤其是散户投资者经常受困于平等博弈的思维,
总觉得大家在股市当中力量对比是一致的,
忘记了资金量大小差异,信息来源差异可能会造成的博弈不均等情况。
那么我们回到之前最基础的问题上来,
如果看多的一方占优,价格会持续上涨么?
答案显然是不会,这个大家都应该能想到。
如果答案不是持续上涨的话,那么上涨到什么程度时价格会出现反转?
这就是一个略微复杂的问题了,显然这个问题也更关键,
如果价格上涨到无力继续上行,极有可能会出现反转的时刻,恰好是最佳的减仓时机,
如果能理解了这个问题,就会解决大多数投资者最困惑的问题——我该在什么时候卖出?
那我们结合一个基本假设来推演一次的话,答案就比较明显了,
假设,现在市场当中出现了一个新的消息,导致一只个股上看多的投资者恰好为六成,
对面看空的投资者都恰好为四成的话,
(为方便理解,最基础的假设是持股方人均一股,持币方人均只有可买一股的资金)
第一步很简单,
看多买入的六个人会按照市场现价挂单要求买入股票,
持股看空的四个人会按照市场现价挂单将股票卖出,
这时交易所的交易系统会撮合双方成交,但是要按照严格的时间优先原则,
(其实这个过程当中也可以直接利用价格优先原则,但是为方便理解,假设没人使用)
也就是说先买入的六个人当中,先挂单的四个人能买得到,后挂单的两个人的买单落空。
第二步就稍微复杂了一点,
剩下未能成交两个人的买入意愿没能得到满足,想要获得股票的话,
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利用价格来吸引
现在的持股者
卖出,
要知道,现在持股的这四个人已经不是最初的那四个人了,
他们刚刚用市场价买到了股票,并且看好后市行情,所以不可能按照市场价再次出让,
所以要从他们手中买到股票,必然要在市场现价基础上加一个比较明显的差价,
比如说当初的市场现价是10元,后面两个人加到11元,对方依然不肯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