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末那大叔
图 | 来自网络
出处| 末那大叔(ID:
monadashu77
)
4月1日是愚人节。
16年前,身患抑郁症的张国荣,纵身从24楼跃下,跟世界开了个巨大的玩笑。
时至今日,每年都有人在问:
哥哥,你还要骗我们多久?
今天,我想讲的,也和这件事有关。
看到上面这条微博,你会不会嗤笑一声,觉得又是哪个小孩在无病呻吟。
你会不会想到,这个发了13个感叹号、看上去生机勃勃的人,15天后离开了这个世界。
还有这个姑娘,前一天还转发了抽奖微博,第二天就对世界失去了信心,走得匆匆。
“落在一个人生命里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
这句话应该换成:
“落在一个人生命里的雪,我们或许一点都看不见。”
你永远不知道,那个偶尔在朋友圈矫情的人,是不是正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也不会想到,那个每天逗你笑的人,到了深夜会嚎啕大哭。
在一个视频采访里,几位参与者被要求读抑郁症患者的微博,只是他们事先不知道。
一开始,他们觉得内容很矫情,都笑了;
可当真相被揭开,他们全都错愕、沉默、甚至有人哭了。
视频在下面,点击即可播放,令人深思。
2017
年的数据显示
全球约有
3.5
亿抑郁症患者
中国约有
5400万
人确诊抑郁症
抑郁症,已成为世界第
4
大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预测:
到
2020
年,它将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
人类第
2
大疾病负担
然而抑郁症患者的实际就诊概率,不超过
1/3
即便治愈,复发率也高达
75%~80%
在知乎搜索:抑郁症的表现有什么?
最高赞的评论不是学术的解释,而是一句扎心的自述:
“没人觉得我病了,他们只是觉得我想太多了。”
国人对抑郁症的了解少之又少,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17年,林肯公园的主唱查斯特 · 贝宁顿去世之后,
他的妻子发了一条推特,照片中的贝宁顿开怀大笑:
有个精神病院的护士也说过:
“只有抑郁科,我是从来不敢去的。
别的科,有狂躁的、傻笑的、要杀人的。
只有抑郁科,是一点声音都没有的。”
对于很多抑郁症患者来讲,光是认识到自己有抑郁症,就很困难。
更别说让别人重视起来了。
对于身患癌症的人,乐观是一种勇气,值得敬佩。
对于残疾人,好好生活是一种坚强,值得歌颂。
对于身患抑郁症的人来说,得到的可能只是一句“想开点”。
刘嘉玲在历经了人生的光辉和低谷之后,说出了成年人的心声:
每个人其实都很不容易,但他可能是调整好了再出来的,所以你没有看到他的不容易。
对于身患抑郁症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伪装了太久的人,面具甚至会长在脸上。
笑不是因为快乐,哭不是释放压力,连歇斯底里的力气都没有。
抑郁症,就像是一场灵魂的重感冒,只有患病的人知道。
精神科医生曾奇峰进行诊疗时,经常会被提醒:
不要管抑郁症患者叫“病人”。
但是他坚持这么称呼诊疗者。
“因为我心里没有羞耻感。”他说得掷地有声,让人无法质疑。
这世界上,有人开心,就会有人难过,有人健康,就会有人患病;
有人想的开,就有人想不开,都正常极了。
“抑郁症”不应该成为患病者的羞耻,备受冷眼和嘲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