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微信公众号试行乱序推送,您可能不再能准时收到推送。为了不与小韭菜失散, 请将“
小韭菜的成长记录
”点亮为星标账号,并常点文末右下角的“
在看
”。
1、会议背景:李总到访中信建投洽谈商业合作;会后研究所请李总跟买方机构做一对多交流,现场参会近百人。
2、行业展望。
(1)行业什么时候见底也没法预料,以目前情况,大多数企业没法坚持到明年中期,
但地方保护的力度很难预料,这将延缓到行业出清。行业终局看,未来行业一定会走向集中,没有那个行业会支撑上百家企业过得很好,最后留下相对少数公司才是合理的。
(2)光伏行业的核心驱动力改变,以前是技术,现在变成市场和产品驱动;BC是单结最后的技术进步,叠层的工程化不明朗。
(3)需求中短期内不一定很乐观,原来认为2030年到1000gw需求,现在依然维持这个观点,2035年需求约2000-2500gw。价格不是主要约束,电网冗余的约束比较大。
3、关于政策。(1)以前大家都在找自身优点,试图卷死同行,经过半年的大幅亏损后,现在行业共识卷价格不是长久之计,在共同推动一些政策的出台。依靠行业自律难度还是很大,各方还是期待强力部门的介入。(2)具体的政策不便评价,不便展开说,因为扩散的话,有些可以操作的可能变成不可操作。(3)现在如果银行不支持了,大部分公司现金流就会慢慢断了。如果有政策可能会延缓出
清,但有政策支撑的话,隆基还是支持的。
4、公司规划。(1)公司BC路线30GW的产能正在建设,明年年底形成50GW产能,26年形成百GW产能,明年计划20-30GW出货。公司百GW产能一部分是技改,一部分是新建,技改优先。如果政策不干预,明年也差不多出清了,所以隆基选择扩产,如果有政策干预,行业会更快转好。(2)公司在BC技术上,做了比较全面的专利保护:在数个点上与设备厂商形成联合开发,独家供应的模式,防止技术扩散,防止topconn的同质化竞争的局面,争取公司在BC技术上的保留3-5年的领先。(3)隆基不能绑死在组件的单项业务上,原来计划氢能作为第二增长曲线,发现有点早了,现在作为第三曲
线;在BC组件端有3-5年的技术领先下,完成公司转型,在系统应用端跟储能结合作为第二增长曲线。公司主要跟储能企业去合作,没有做储能的打算。(4)做到规模最大不是公司的目标了,现在从可持续性的角度,把成为最挣钱的公司作为目标。
一、怎么看行业,是否到底,什么时候看到复苏,有没有龙头公司会出现危机?
1、行业进步表现在光伏行业的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发电成本降了一个数量级,助力能源转型;国内光伏地位走到了全球前列;
2、行业的问题碳中和共识超预期形成,2020-2021年的eva胶膜、石英砂等供应链短缺,形成了暴
利;暴利导致了产能迅速扩大;23年snec上我们呼吁大家注意风险,但调整的惨烈程度也超出隆基的超预期。
组件似乎不亏钱,但建立在电池片以前的产业链亏现金成本形成的,具有不可持续性。
大家有共识不能把产业毁掉,以前大家都在找自身优点,试图卷死同行,但现在静下心来形成行业共识,推动一些政策的出台。
隆基犯了三个错误:低估了地缘政治风险,这些年在美国损失超过百亿;我们相对谨慎,去年二三季度产业链价格大幅下跌到1.4的时候犹豫了一下没跟进订单;去年四季度降到1.2元的时候犹豫了一下没有跟进订单;
光伏行业的核心驱动力改变,以前是技术,现在市场和产品驱动;BC是单节最后的技术进步,叠层的工程化不明朗。公司三费对友商还是偏高。公司的下一代技术已经成型了。能造出来的产品长期过剩是常态。
行业什么时候见底也没法预料,以目前情况,大多数企业没法坚持到明年中期,但地方保护的力度很难预料,这将延缓到行业出清。
行业终局看,不可能上百家企业都过的很好,最后留下相对少数公司才是合理的,对隆基自身的信心还是坚定的。
二、对BC技术看法,市场认为双面率还是低了一点,适合屋顶?
1、栅线的影响效率约5%,不是损失在正面就是损失在背面,背面的是反射光本身效率低,损失到背面更符合第一性原理。
公司BC路线30GW的产能正在建设,明年年底形成50GW产能,26年形成百GW产能,明年计划20-30GW出货。
2、成本指标,贱(公司是铝、爱旭是铜)金属导入后,明年有2分钱的成本差。
3、做了比较全面的专利保护:在数个点上与设备厂商形成联合开发,独家供应的模式,防止技术扩散,防止topconn的同质化竞争的局面;对核心涉密人员争取到国家的管控支持。争取公司在BC技术上的保留3-5年领先壁垒。
三、供给侧改善的政策展望?
1、行业内部意识到卷价格不是长久之计了,大家的共识变的更强,具体得政策不便评价。
四、光伏行业企业亏钱,政府退税,海外输血但还被反倾销,怎么改善这个局面?
1、行业自律难度还是很大。
2、还是期待强力部门的介入,比如不低于成本价的约束。
五、BC技术的合意扩散节奏?
1、也会建立生态圈,比如技术授权,共建产能合作。
六、价格恢复到什么是比较合理的。
1、先止住血再说。
2、光伏核心驱动力改变;今天电站20-30%组件成本,以前最高占比80%;现在是阶段性过剩,长期看,现在1000gw的产能还是不够作为支撑性能源。
3、隆基不能绑死在组件的单项业务上(以前的硅片主业以后就变成了大宗商品了);原来计划氢能作为第二增长曲线,发现有点早了,现在作为第三曲线;在BC组件端有3-5年的技术领先下,完成公司转型,在应用端跟储能结合作为第二增长曲线。储能在电站系统中的作用越来越重了,所以阳光的估值提升了。
七、限硅料就够,还是全产业链都限?
1、光限硅料,下游的配合度不高,硅料可能成为卡脖子环节。
2、行业的正常化,需要市场和国家双重力量的配合。
八、如果限价格,如何形成竞价的市场机制;
1、同等价格看质量,利好头部公司。
2、第二曲线是系统应用,跟储能企业去合作,没有做储能的打算。
九、高层对光伏产业的想法?
无法展开说,因为扩散的话,有些可以操作的可能变成不可操作。
十、光伏行业从历史上过剩产业有何值得借鉴的经验?
1、光伏行业介于大宗和2C之间的产品。没办法做成台积电长期实现技术断层领先,也没法做成华为苹果有强大的品牌效应。如果技术进入稳定期可能变成富士康这种模式薄利多销,考验组织管理能力。
十一、产能海外布局的必要性?
1、国际上有本地化制造的规划。但目前就美国比较坚定。欧洲有规划但没有步骤,欧洲原来有光伏产业,现在基本没有。地缘风险需要综合评估。
2、美国firstsola,组件18%的效率还没有双面率,但由于美国国内的保护和补贴,现在是全球最大市值的光伏公司。对于一直信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隆基是一种观念颠覆。
十二、组件行业集中度是否会提升会持续?
1、做到规模最大不是公司的目标了,现在从可持续性的角度,把成为最挣钱的公司作为目标。
2、未来行业一定会走向集中,没有那个行业会支撑上百家企业过得很好。
十三、如果没有监管层政策出台的话,行业的走向会如何?
1、现在如果银行不支持了,大部分公司现金流就会慢慢断了。
2、如果有政策可能会延缓出清,但有政策支撑的话,公司还是支持的。
十四、产能规划?
公司百G产能一部分是技改,一部分是新建,技改优先,因为技改还是更省钱。
十五、BC技术友商是否能快速跟上?
欢迎友商跟上,但不会像上次那么容易,大的容易跟上,小的估计比较困难,如果没有隆基和爱旭帮助的话。至少能领先1-1.5年时间。
十六、需求展望?因为会延缓产能出清,政策的必要性?
1、中短期内不一定很乐观,现在700gw需求,原来认为2030年1000gw,现在维持这个观点,因为电网的冗余都用掉了,需要储能跟上。2035年需求到2000-2500w。价格不是主要约束,电网冗余的约束比较大。
2、现在技术进步的价值变小了。公司还是支持政策,因为毕竟公司也是在失血。因为如果限价,正常逻辑是会选择好产品,对公司也是有利的。如果没有政策,公司也能接受,因为公司是行业最健康
的。
十七、公司扩产的逻辑?
1、如果不干预,明年也差不多出清了,所以选择扩产。
2、如果干预,行业会更快转好。
投研工具—小韭菜好友办的一个专门分享上市公司调研纪要的知识星球。
星球已经运营多年,目前365元/年,也就是一天一元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