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是经济日报主办的国家级重点新闻网站,以经济报道、资讯传播和经济服务为主要发展方向,是目前中国境内最大最权威的综合经济类网络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券商中国  ·  沸腾!暴涨超17000亿!今夜,继续大涨! ·  昨天  
首席商业评论  ·  福建按摩大佬,9个月赚了1个亿 ·  3 天前  
西部财经融媒  ·  2月LPR保持不变:1年期3.1%,5年期以 ... ·  3 天前  
西部财经融媒  ·  2月LPR保持不变:1年期3.1%,5年期以 ... ·  3 天前  
第一财经  ·  近20万商家申请入驻京东外卖!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经济网

一次性把中国茶讲清楚(建议收藏)

中国经济网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9-17 15:34

正文



喝茶,真的只是一种生活方式。


常会遇到一些朋友,提及茶总是小心地说:自己不懂,即便是喝茶,也是随便喝喝。不管这谨慎的态度是不是谦虚,其实懂不懂茶对大多数人来说,真的不那么重要。如果喝了某款茶感觉还不错,能接着喝下去就足够了。


很多人喝了那么多茶,面对茶的类别,还是一知半解 小编告诉你,这就是六大基本茶类:

1

发酵篇




六大茶类的划分基础是在制作中,由茶叶发酵的不同程度决定的。 发酵程度同时影响着茶的口感和功效,这就是为什么你要了解它的原因所在。

发酵程度越高的茶,茶性更温和,比如红茶、黑茶;相反,不发酵或是轻度发酵的茶,茶性微寒,适合降火去燥,但脾胃较弱的人应适量。

2

品类篇





绿茶 | 叶绿汤清,清香、醇美、鲜爽


白茶 | 色白隐绿,汤色黄白,清香甘美


黄茶 | 叶黄汤黄、金黄明亮,甘香醇爽


青茶 | 也叫乌龙茶,青绿金黄,清香醇厚


红茶 | 香高色艳味浓,叶红汤红,浓厚甘醇


黑茶 | 茶色粗大黑褐、口感陈香醇厚


以上这些都是形容词,最重要是亲自体验,才能感受茶的美妙有趣之处。

3

冲泡篇





不同的茶叶有不同的茶性,顺应茶性泡出来的茶,才能最大发挥茶的口感、香气、汤色。

4

储存篇




虽然是干茶,为了保持茶叶的活性和口感,储存起来也是稍稍需要讲究一些。 茶叶储存三大原则:干燥、避光、密封。


绿茶、黄茶 | 密封后,放冰箱冷藏


白茶、乌龙茶 | 常温密封保存;长时间不喝,放冰箱冷藏


红茶 | 常温密封保存,切记防潮


黑茶 | 常温保存,阴凉通风、切记日晒


5

功效篇




绿茶

六大茶类之首。

零发酵,茶多酚最多。

性微寒,微苦,回甘。

清热祛燥,提神醒脑。

不适合肠胃较弱的人群。


白茶

茶中珍品。

轻度发酵,茶性清凉。

滋味清淡、回甘。

富含茶多糖,适合降糖需求人群。


黄茶

中国独有茶类。

汤色杏黄清澈。

轻微发酵,口感清爽香醇。

富含茶多酚等。

提神醒脑,消食化滞。


乌龙(青茶)

绿叶镶红边,绿茶+红茶之和。

又叫青茶,属半发酵茶。

提神醒脑,不宜空腹饮用。


红茶

世界人民最爱。

茶性温润,口感甜醇,

提神消疲,生津清热。


黑茶

红、浓、陈、醇。

后发酵茶类,微生物发酵。

香气独特,口感醇厚。

改善肠道环境,调节脂肪代谢。



茶,不是功课,不是束缚,不是只有“懂”的人才有资格爱茶。

要是一开始就认定自己不懂,对茶有隔阂感,岂不是越来越不懂?


你或许认为,那些每天和茶打交道的人,或者那些一开口就很专业的人,肯定很懂茶。可真正追问起来,也多会说自己“所知有限”。这不是谦虚。茶文化博大精深,每一种茶,都有自己的特性,宛如芸芸众生,有谁敢说:能看懂每一个人?懂茶?不懂茶?有那么重要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