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Hi科技你好
创建于1997年初的Chinabyte比特网是中国第一家IT互联网媒体。汇聚高端商业人群,紧跟IT行业趋势,为用户提供全面、专业的报道和观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Hi科技你好

看这位医生,居然免费!

Hi科技你好  · 公众号  · 比特币  · 2017-05-11 13:56

正文

点击“戴尔企业级解决方案”快速订阅


你真的清楚自己的IT系统状况么?

相信绝大多数IT管理员会很肯定的说“Yes”,

否则难免被扣上“失职”的帽子。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么?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真实的例子。

某用户建设了VDI环境支撑超过二百个用户。该客户对于成本敏感,故全部采用了10K SAS硬盘,理论上足以满足所需的IOPS。结果是,客户忽略了群起风暴,导致早上上班时段只能分批启动虚拟桌面,每批次耗时40分钟,总计两小时启动时间。


不难看出,该用户的问题在于对于即将到来的存储负载情况没有进行很好地预估,没有真正摸清自己的系统状况,导致“理论”和“实际”之间出现了巨大的差异。


这并不是个案。当前,有很多企业的IT架构都会出现类似的这些问题:


为什么测试时有几十万的IOPS,实际跑数据库却非常慢?

为什么买了最高端的存储,带宽却只有不到10MB?

刚刚升级了存储,为什么应用还是响应缓慢?


归根结底,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都是在于没有真正清楚自己的IT系统状况,没有从全局角度了解系统的真实负载和瓶颈所在。


那么,如何才能一手掌控IT系统的真实运行状况,了解其“症结”到底出在哪里,从而对IT架构的下一步决策做到心中有数?


其实很简单。


用好DPACK,“望闻问切”全搞定


在企业IT基础架构的运维过程中,信息收集必不可少。通过收集和分析服务器、存储、网络、操作系统等组件的信息,能够让管理员摸清IT基础架构的运行状况,了解组件健康信息和负载峰谷,从而对潜在问题进行预判,也能够为下一步的扩容提供数据依据。


市场上不乏强大的信息收集和分析工具,但往往价格不菲,并非是每家企业都能够承担;IT基础架构提供商往往也会随机提供一些工具,但功能上经常不能尽如人意。


一面是价格,一面是功能,企业该如何进行平衡和取舍?实际上,选择过程并没有那么困难。


戴尔提供了一个实用的性能分析与收集工具包DPACK,这是一款专门收集主机端性能信息的工具,相比价格昂贵的传统运维软件,DPACK最具吸引力的一点是,免费!


没错,只需通过戴尔官网 (https://dpack2.dell.com/register/join ) ,用户即可开始免费使用DPACK。


相信很多人都会对免费的工具存有疑虑,特别在企业级应用环境中。那么,DPACK到底行不行,我们具体来看一下它和传统收集工具功能的对比:



如上图所见,DPACK能够收集的指标非常全面,包括常见的一些指标,如CPU、内存、网络、IOPS、带宽,还提供了一些更加具体的指标,如延迟、队列长度等,这些指标在传统收集工具中并不多见。


除了收集指标丰富,DPACK还有着一些传统收集工具所不具备的优点:

生成报告图

很多传统工具所收集的指标仅仅是一串数字,针对数据的解读需要管理员手工来统计分析,而DPACK提供了图文并茂的报告,让管理员能更加直观的了解工作负载情况。

最为核心的是,DPACK能够从“全局”角度进行分析

很多传统工具在收集和分析存储需求的时候都是独立收集和独立分析,然后进行叠加,这样的话其实并不能真实反映存储的真实负载。



来看一个例子。如上图所示,通过DPACK工具,能够清晰的看到每个应用的负载峰谷不一定会出现在同一个时间点,如果将负载简单叠加,表面上所看到的IOPS总需求是305+250+157+200=912,但是事实上,从全局角度来看,这些应用的IOPS汇总后只需要535(出现在11:03)。


DPACK工具最初的版本需要用户联系戴尔工程师下载软件,收集数据之后提交给戴尔,生成报告后返回给用户。 如今,DPACK已经升级到2.0版本,用户只需访问DPACK网站即可免费获取DPACK,可以在线进行数据捕获、上传获取报告;也可以离线进行捕获,然后将数据发送给戴尔工程师进行分析。


DPACK 2.0允许用户在线查看报告 能够一目了然的查看

本地容量、共享容量、IOPS、吞吐量、延迟、 队列深度、CPU、内存、网络等指标

能够获得指标的峰值数据



也能以图表的形式 查看

各个时间点、时间段的负载情况,一目了



能够显示压力前五名的服务器

了解服务器的忙碌程度


戴尔建议,使用DPACK收集数据的时间最好要超过一天,因为24小时内能够收集的有用信息比较有限;DPACK最长可以收集7天内的数据,这样就能更加精准的评估IT基础架构的负载情况。当然,不建议在低工作量期间执行DPACK,而是应当在系统最繁忙的阶段执行。


总结一下,当企业遇到系统响应缓慢、存储资源不足等问题,切不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否则很可能事倍功半。DPACK工具能够成为一个健康检查的好帮手,让企业更加准确的找到存储瓶颈,有的放矢的改造存储方案。


戴尔闪存,为企业开出“良方”


通过DPACK工具找到IT系统“症结”之后,下一步就该着手改造了。


如今,企业已经普遍认为,应用闪存是打破IT系统瓶颈的理想方案。随着闪存技术的发展以及价格的不断下调,闪存相比传统的机械硬盘,无论在性能、能耗、价格性能比等方面都已经具有明显的优势。


测试数据显示,每块15k HDD大概能提供250左右的IOPS,而每块SAS SSD则能够提供8000个IOPS。简单计算一下,要实现90000左右的IOPS,需要 349块 15K HDD,而采用SAS SSD,仅需 11块 ,同时能耗、价格性能比也明显优于HDD。



不过,客观来说,尽管闪存相比传统机械硬盘有着诸多的优势,在数据中心应用日趋广泛,但闪存尚未取代传统机械硬盘的地位。 一直以来,制约闪存发展的门槛有二,其一是价格,其二是使用寿命。


但凡事不是绝对。如今,戴尔SC系列闪存阵列已经将闪存价格拉低到0.45美金/GB,创造了闪存经济性的新纪录,大大降低了闪存的使用门槛。


戴尔SC系列闪存阵列能够大幅降低闪存价格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采用了两级闪存技术:WI SSD(写密集型)和RI SSD(读密集型)。


其中,WI SSD容量较小(如400GB),写入性能佳,写入寿命超长,但是价格较高;RI SSD价格亲民,写入寿命相对较短,适合读应用,但容量较大(如1.6TB)。 结合戴尔SC系列闪存的通过闪存优化分层技术,两种不同SSD的应用能够在保证闪存系统读写性能和经济性的同时能够兼顾闪存寿命,充分发挥出两种SSD的优势。


当然,不管选择哪种SSD,Dell Storage SC系列存储用户也不必过于担心其使用寿命。 戴尔为SSD提供了寿命监控工具,同时SC系列存储保修期内提供SSD磨损包换保修服务,对于保修期内达到磨损极限的固态硬盘,戴尔均予以更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