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橙旅游】《2018-2023年共享单车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共享单车国内用户规模已达2.21亿,用户规模半年增加1.15亿,增长率达到108.1%。报告预测,2018年国内共享自行车用户规模将达2.98亿人。
共享单车自2015年下半年开始爆发,“红橙黄绿青蓝紫”纷纷争夺市场,坊间一度担心“颜色不够用”。然而,仅两年之后,就陆续有共享单车宣布倒闭,共享单车之争似乎渐入尾声。然而,在局势日渐稳定的浪潮之下,依旧存活的企业始终抱着一颗不安分的心,即便是市场已然形成了双足鼎立之势,第二梯队的竞争依旧不断。
禁车令下的投放
去年8月18日,上海市交通委对各共享单车企业发布的告知书,即“禁车令”,明确“即日起上海将暂停新增投放车辆”。根据告知书,一旦发现企业新增投放车辆,将视为严重失信纳入企业征信档案。对于违规车辆停放车辆,特别是交通枢纽、小区、医院等重点区域要重点关注,并引入第三方清运。同样实施禁车令的城市还有北京、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
然而,即使政府强行管制,依旧有企业悄悄地顶着“禁车令”在一线城市的郊区投放新车。8月3日,滴滴发布消息称,其自有品牌共享单车青桔单车正式在上海嘉定上线,首批将在安亭、南翔等地供市民使用。不过,在上海上线首日,青桔单车便被上海市交通委约谈,责令企业立即整改,全部收回违规投放车辆。据悉,滴滴出行曾多次向市交通委提出拟在上海投放青桔单车的设想,鉴于上海市共享单车数量仍处于饱和阶段,上海市交通委明确表明暂时禁止新增投放的意见,而滴滴在嘉定区投放约600辆青桔单车,既未向上海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报备和向区主管部门通报,也未将其车辆数据信息接入信息服务平台,属于违规投放行为。
无独有偶,今年2月,多家媒体报道称,在上海的松江、奉贤等地悄然出现一批白蓝相间的共享单车——Hellobike哈罗单车,车身光亮如新,部分零件的外包装都未拆封。据了解,此次投放新车未向市、区两级管理部门报备,属于违规行为。距离这次违规投放事件不到半年,有市民反映,在上海市区许多路口又看到蓝白相间的共享单车。
不仅如此,其他“禁车令”城市相继出现了哈罗单车。今年5月的西安、8月的深圳,哈罗单车都遭到交管局的约谈,对违规投放单车的情况予以通报和下令整改。而此前,哈罗单车已被市民拍摄到深夜投放行为并举报曝光。
顶着“禁车令”违规投放的消息多次被曝光,多次约谈整改警告之后,类似的事件却屡屡出现在不同的单车饱和城市里,不禁引发大众思考。
同行的掐架竞争
单单是靠违规投放去抢占市场,显然无法满足“青蓝”两家的欲望。在未有禁车令的城市里,斗争依旧不断。7月21日,时值青桔单车刚刚投放在开封没多久,早上市民发现青桔单车车锁被剪,青桔单车工作人员马上报警,通过警方调查监控发现,哈罗单车的运维人员有重大嫌疑。最终确定有8名哈罗单车员工参与了此次剪锁事件。其中1名为离职员工,1名在事发前打算离职,3名在事发后离职。
8月初,青桔和哈罗单车又开始新一轮“掐架”,这次是青桔动手。暑假兼职的东莞女生小敏(化名)和同伴在路边摆放哈罗单车。没想到和青桔单车的男性运营维护人员发生了口角争执。小敏掏出手机录像,对方要求她停止拍摄,小敏先用手推开对方,对方随即一个耳光扇了下来。
8月11日,微博视频曝出,青桔单车和哈罗单车的工作人员,在南昌街头,因为“争地盘”——单车摆放位的问题而大打出手,闹到了派出所。期间双方均有人员受伤,事件对社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共享单车如何良性竞争
作为一种公共交通工具,共享单车能够有效地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在一些交通拥堵的大城市,共享单车让许多人享受到了有品质的出行。而同行博弈引发的恶性竞争,从“文斗”到“武斗”,受伤害的都不仅仅是共享单车本身,最终伤害的还是整个行业以及用户的切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