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唐韧
前非著名程序员,现不知名产品人。畅销书《产品经理必懂的技术那点事儿》作者。喜欢聊聊产品、说说职场、谈谈个人成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湖北经视  ·  武汉樱花开了!颜值最高的盛花期就在…… ·  2 天前  
CFC农产品研究  ·  【妙笔花生】22年行情能否复刻?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唐韧

朋友圈的一个变化

唐韧  · 公众号  ·  · 2024-10-09 13:05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微信朋友圈中的新现象——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并分享实况照片(Live Photos)。文章还从产品角度和用户行为角度进行了分析。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微信假期后举办活动通知

作者在文章中提到了微信在上海举办产品训练营和星球年度线下聚会,活动主题为AI。

关键观点2: 实况照片(Live Photos)的普及

文章指出,尽管作者最初预测使用实况照片的用户不会很多,但实际上使用的人数比预期要多。用户主要分为知道和不知道自己发了实况照片的两类。

关键观点3: 用户行为塑造产品功能

文章强调用户行为会塑造产品,而不仅仅是产品塑造用户行为。作者通过自己对实况照片的使用和理解,说明了用户行为对产品功能的影响。

关键观点4: 对微信内测功能的期待

作者对微信的一些内测功能提出了期待,如群主可以撤回成员发言的功能,以及给“拍一拍”功能添加确认提示的建议。


正文

相信不少人现在还有假期戒断综合征,有点不习惯突然上班的感觉。


这里先发个通知,我们 10 月 19 号在上海举办今年最后一场产品训练营,之前错过的这次抓住机会,联系我占座: tangren0517


同时,我们也会举办星球年度线下聚会,和上次在深圳一样,这次和大家聊 AI。


回到今天的话题。


如果你用的是苹果 iPhone 手机,那国庆在微信朋友圈应该看到了很多会动的照片,也就是「实况照片」。


这是在 iPhone 6S 上推出的新功能,开启后会记录拍照前后 1.5 秒的实况,可以理解为一种可以动的照片,但又比短视频更短。


前阵子我写了一篇文章聊了聊微信支持实况照片的事儿,当时有一种预感,真正使用的人可能不会很多。


但从不完全观测来看,用的人比我预想要多。


假设排除掉一半的安卓手机用户,那剩下的一半人里面在朋友圈发布了实况照片的人大概有五分之一。


因为实况照片占据内存比较大,我都是默认关闭的,所以基本不用。


但我也问了下在朋友圈发实况照片的朋友,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知道自己发了实况,另一类是不知道自己发了实况。


第一类很好理解,他们觉得实况照片能展示更丰富的内容,拼一个九宫格短片也挺有意思。


第二类就有点出乎意料,他们是按照发照片的初衷去选择了图片,结果发的是实况照片。


虽然微信在功能上做了一些提示,但也被他们成功忽略了。


于是,我们就在朋友圈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实况照片,这个变化正在逐步发生,甚至有越来越大的规模。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从产品角度来说,微信只是完善了一个基础功能,对于这个功能产生的用户行为是不可预知的。


简单说,用户会不会去使用这个功能,或许微信团队自己也不知道。


按照常规逻辑,我们或许会认为用户嫌麻烦或者觉得实况照片鸡肋而选择不用。


但从事实来看,这种主观认定并没有生效。甚至,有不少人还挺喜欢实况照片。


我在朋友圈就发现了一个好友有这种特质,他近期的朋友圈内容全是实况照片,展示的都是他国庆出游旅行的各种瞬间。


我想,也正是这种瞬间需求,让他对实况照片产生了好感。


静态照片能呈现最好的那一瞬间,但不足就是静态本身,没有现场感,没有声音,没有动作。


而实况照片能提供比较强的现场感,有声音,有动作,在在静态图片基础上提供更多的情绪价值。


也正是这一点,让一部分人热衷于实况照片,因为生动,所以真实。


我试图翻阅了过去拍摄的实况照片,然后在相册里长按预览,那种现场感仿佛让我回到了过去。


说真的,这是静态照片无法给的。


这么一来,我才真正理解了实况照片的意义和价值,它并不鸡肋,反而是一种轻量化的视频,又是一种会动的照片。


我甚至觉得,如果把实况照片做成一个独立电子相册会非常有意思。


都说产品会塑造用户行为,但我一直觉得用户行为会塑造产品,好的产品设计一定是基于深刻的用户洞察产生的。


最后,对于微信内测的各种功能,我比较期待的还是群主可以撤回成员发言这个功能。


当然,能给「拍一拍」加个确认提示就更好了,懂的都懂。


推荐阅读:《 别急着入市
················· 唐韧出品 ·················

点击上方卡片进入发消息回复“w”,可加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