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标题是《30岁如何不迷茫》。
当时有个朋友给我留言说:
“贺嘉,你什么时候写一篇文章讲讲40岁怎么不迷茫?”
随着我的成长,我发现在我的学员里面,年收入破百万的人群已经接近了50%。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我的三个年入过百万的学员的迷茫故事,以及我是怎么帮他们走出迷茫的,希望对你有一些启发。
第1个学员:
国企中层,税前收入过百万
他在公司已经工作超过10年了。
他能担任部门负责人这个位置,一定是因为他的个人能力很突出。
但是这份工作也有着令他感到不满的原因:
第一、这份工作已经到了瓶颈期,晋升比较难。
第二、这份工作太辛苦了,基本上跟家人陪伴的时间太少,约等于没有。
但是,如果让他放弃现在的这份工作,去开始一份新的事业,比如说跟朋友合伙做生意,或者开个咨询公司,失败风险又太大。
在他们单位里,有的中层就是走上了这条路,但是亏得一塌糊涂,混的还不如之前好。
一边是有收入,没有生活;
另外一边是有着失败的风险。
所以虽然他在国企里年入百万,但是依旧迷茫。
第2个学员
:
外企总监
行业在走下坡路,想转型做培训师,但是缺少路径。
这个学员以前在公司里是人力资源总监,大概8年前就已经年薪破百万了。但是,他们行业是做PC的,也就是类似于电脑销售。
用他的原话说:“ 我打交道的人水平越来越差。要不是看在钱的份上,老子早就不干了。”
现在的工作收入还可以,但是他很清楚行业和公司都在走下坡路,属于一个夕阳产业。
他也想过转型做培训师,但是却不知道怎么开始。
第3个学员:早教机构创始人
年营收400万,成本太高,工作太累,员工不给力。
她经营的一家早教培训机构,一年大概能做400万的营收,但是归属她的利润可能只有100万不到。
因为里面房租成本可能要去掉100多万,然后还有员工的工资,又是大几十万。
而且教育行业有相当一部分是预收款,学员没有上课不能确认为收入。
在疫情期间,没有办法开课,客户不退课就不错了。
但是老师们的工资得照发,一个月下来,二三十万就没了,特别的苦恼。
想要开始做线上的产品,但是又害怕家长们不接受。
解决问题,
从突破限制性的信念开始。
我们再来看一下三位年入百万的学员,他们的纠结的点到底是什么?
第一位:百万年薪 vs 喜欢但可能失败的新事业
第二位:眼前的收入和未来的收入要哪个?
第三位:只有线下收入,成本过高
很多时候我们更多的是被自己思维给限制住了,
在他们的两难选择之外其实是有第3条路。
关于这3位的问题答案:
边缘参与,成为灯塔,拥抱变化。
—第一位:从边缘尝试探寻新的可能性。
对于第一位国企中层而言,现在的百万年薪收入肯定不能轻易的放弃,但是他完全可以从现在开始,去尝试着在线上做一些输出。
为他的新项目积累流量,等到你的副业的收入能够超过主业50%的时候,你是不是就可以放心的去开始你的新事业,而不用担心失败了呢?
—第二位:成为灯塔,吸引未来的潜在用户。
这位HR总监之后想转型做领导力方面的培训和咨询,那趁他现在还是人力资源总监的时候,他是不是可以去组织一些人力资源的总监的线下活动和圈子?
等你转型成为讲师的时候,
你就已经有了上百个潜在用户。
—第三位:主动拥抱线上,跟有结果的人学。
其实作为传统培训机构的创始人,不知道怎么做线上,其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跟有结果的人去学,比如说我。
因为以他们的用户基数,在线上推出一个几百块钱的客单价的产品,能够吸引来200个潜在用户,她至少能够多赚10万块钱,对于优化她现在的现金流就有着很实际的意义。
相反,比起金钱成本更贵的是时间的成本,每多耗一个月,工资和场租就有小20万。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自己就有着解决问题的资源,我们所欠缺的只是一个思路。
而获得新思路的最好方式,就是跟有结果的人去学。
解决问题,从突破自我设限开始...
- END -

最近,我总结了过去几年的经验,打造了批量成交研习社。
批量研习社的学习周期是半年。
在这半年里,我会帮助你找到个人品牌定位,打通引流+成交卡点,打造更好卖的线上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