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城乡金融报
全国性金融行业媒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记录者、传播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商务河北  ·  经开区“美•强•优”三重奏 ·  13 小时前  
前端早读课  ·  【第3451期】前端 TypeError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城乡金融报

共享的“风”,吹到了社区

中国城乡金融报  · 公众号  ·  · 2024-12-09 17:35

正文






近期,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墟沟街道桃园社区一座“共享工具屋”引起不少关注。这间小屋堪称社区“百宝箱”——有电锯、电钻、螺丝刀、折叠梯等数十种常用维修工具。谁家水管坏了需要管钳,哪家螺丝松动需要扳手,只要有需求,居民就可以前往小屋登记,免费取用,随借随还。


不仅仅是在江苏,浙江、河南、天津、新疆等多地均出现了“共享工具屋”的身影。


“共享工具屋”从何而来

“共享工具屋” 通常由街道、社区、共建单位共建或社区自发建造,通过购买、捐赠等方式筹集维修工具。有些社区还发动党员和居民志愿者组成志愿团队,一方面进行工具屋的日常管理、值守,另一方面为不懂维修的居民提供技术服务。


▲成都一社区推出共享工具屋,为小区居民提供方便。














































共享的“风”
为何能“吹”出工具屋


共享的“风”能“吹”出一间间工具屋,与环保且理性的消费理念深入人心息息相关。


很多人在小区楼道间堆放闲置工具,既影响通行又有安全隐患,但扔了也可惜;同时还有不少人难免遇上家中小修小补但维修工具不全的问题。


如何让闲置的工具与有需求的居民“匹配”,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当下,绿色消费渐成趋势,减少浪费、让物品循环利用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能让物品互相流通、利己又利他的“共享工具屋”便应运而生。


“共享工具屋”也是社区居民交流需求催生的产物。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居住方式的变迁,很多人感慨邻里关系逐渐淡化 ,希望能回到多年前热络的近邻关系 ,就像父母辈那时,彼此交流互动、你来我往。


新疆阿勒泰某社区居民表示,通过“共享工具屋”不仅解决了一些小问题,还认识了不少邻居,促进了邻里交流。


很多小区发动居民参与制定共享工具的使用规则,有的组建了社区共享微信群,还有人主动提出可做工具技术指导。居民通过线上互动交流,线下也逐渐认识熟悉起来,在一来一往之间增进交流,也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自我“小价值”。


可以说,“共享工具屋”提供的不仅是工具,还是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桥梁”。



使用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需要扫码、付费,而居民取用社区“共享工具屋”的物品只需登记无需付费,有的甚至无需登记便可借用,全凭居民自觉。 江苏宿迁景福家园小区的“共享工具屋”运行一段时间后,工具不仅一件没少,还多了几十件。


在小范围内真正实现免费共享,这一必要前提便是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居民素质提升。 在“共享工具屋”模式已经运转良好的一些小区,居民们普遍反映,这间小屋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难题, 在有借有还的来往和志愿者的服务中感受到生活的暖意,大家共同出力维护、共享利益的模式让人倍感珍惜














































还有哪些限制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多地出现了“共享工具屋”,但还没有像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一样形成“风潮”,其建成仍有一定的条件限制。


是地区,大部分“共享工具屋”都在较为发达的城市社区兴起,相较于乡村,城市资源更为丰富、集中,基层治理水平也较高。


其次 ,“共享工具屋”管理需要一定的场地、资金、人员等成本,对基层管理水平和管理流程提出了一定要求。 有专家建议,社区可利用智能柜进行工具收纳、管理,同时开发小程序或App,上线借用、归还、查询、捐赠等功能,增加问题反馈、服务评价等板块,确保工具使用步骤清晰、透明,既能提高居民的积极性,又能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