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虞之是岩头芙蓉地方人,幼年家贫,以牧牛为主,勤奋好学,很有志气。每日上山放牛,他都带着书本坐在石头上读书,读疲倦了就用带来的木棒在草坪上练习武功,到四十岁,练成文武双全。他在宋朝咸淳间中进士,官封两浙师幹升任广王府参军兼国史院。那时南宋朝廷腐败,元军向南侵略,丞相贾似道主张求和。陈虞之竭力反对,多次上朝面奏皇帝,说:“兵来将挡,不可议和。”贾似道这班人对他十分痛恨,软弱无能的宋度宗皇帝也讨厌他多事。
陈虞之画像
有一日,宋度宗皇帝召他进宫,问:“陈卿,你芙蓉村官多禄厚,是何原因?”陈虞之回答说:“是风水好。芙蓉村前有架山,后有沙帽岩,中有腰带水,下有狮子峰。”宋度宗见他一字不提皇上恩典,很不高兴明明官是我封,禄是我赐,你却说风水好,这不是存心欺君吗?就叫陈虞之把芙蓉的风水图画给他看。陈虞之心中明白,这是皇帝要寻他漏洞。心想,我陈虞之忠于国家,为报国,死了倒好,怕什么!当即提起笔来在纸扇上画了一幅芙蓉村胜景图,呈给皇上,说:“万岁,岩高是汉人志,水清是殿上镜,河山多娇,岂能屈膝求和!”宋度宗一听,龙颜大怒,一笔把图上芙蓉村的腰带水划开,把胜景图抛在地上,说:“我叫水直流不回,罢你官职,贬回芙蓉村,你靠你的好风水去吧!”就这样被昏君罢了官。
陈氏大宗祠正厅中央挂着一个金灿灿的镜框,是元顺帝亲颁的《平反诏书》—为陈虞之平反。
不久,国家危急,陈虞之为了太子顺利向南撤退,带领自己操练的兵将,把元军引进芙蓉山。他们退到南崖时,被元军紧紧围住,没多久断了粮草,元军探子探到这一消息,元将阿里海汇就带大军攻上山来。陈虞之明白,敌军已知道我军断粮,才敢攻上来,他一面派人阻击,一面叫人剪了许多纸面条,用竹竿挑着,晒在崖峰上。元将阿里海汇看见岩尖上有许多面条,吃了一惊,只当军情不实,赶紧退兵。阿里海汇退到扎营地方,叫探子再去探听虚实。不巧,纸面被狂风吹到岩下,探子捡回面条,报知阿里海汇。阿里海汇接过纸面条一看,连叫“中计!中计!”又调兵攻打山寨。就在阿里海汇退兵时节,小源方向的老百姓听到寨上断粮,赶紧集了一批粮食,托一个能飞檐走壁的和尚杨雄送上山,寨里有了粮食,军威大振,元军一直攻不上来。陈家军在南崖上,固守三载。元军觉得十分奇怪,不知陈虞之粮食从哪里来,他们和南宋降将吕元商量,抓去岩下寺和尚柯木斯拷问。柯木斯受尽刑法,只得说出杨雄和尚绕道送粮的事。元军随即设下埋伏,当杨雄送粮经过岩腰时,乱箭齐放,把他射死。山上断了粮草,陈虞之又得探子探报:“广王赵昺和陆秀夫在广东投海,文丞相也被俘去了。”
陈虞之想到复国没有希望,决意以死报国,把剩余财务分给士兵,劝他们散去,与少数亲兵到岙山上擂石,同元军拼杀一阵后,同赵氏夫人穿上朝服。整好衣冠,用红布蒙住马眼,骑上马背跑到岩坦头,叫一声“皇天!”用力挥了一鞭,战马腾空跃起,跳下南崖,几十个不愿散去的士兵也和他们一起跳崖自尽了。
雾销南岩,这里曾是抗元英雄陈虞之立寨的地方。 徐于飞/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