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过一点投资经历的朋友,大多听过这么一句话「买基金比买股票安全」。确实,基金作为一篮子股票的组合,本身的波动要远小于股票,但是买基金并不能减少你亏钱的概率,只不过让你亏得少点,因为市场上不靠谱的基金和不靠谱的股票一样的多。
要我说,基金不靠谱这事比股票不靠谱更麻烦。股票不靠谱,我不炒就完了,但是我却几乎不能不投基金?只要想理财,想投资,对财务自由还心怀预期,基金总是绕不过去的坎。
个人投资者的投资工具其实主要就两大类,固定收益理财 和 基金。(当然除此之外还有房子,但是房子本身交易频次太低,这里就不讨论了。)
固定收益理财中,银行理财占了一大块,P2P 也属于这一类,不过 P2P 已经凉凉,高收益、保本保息的幻觉早已碎得一地渣渣。固收理财靠谱的收益都上不去,收益高的都不靠谱,总而言之一句话,
想靠保本保息的策略实现高回报是基本不可能的,天下没这么好的事,就算有这么好的事,也大概率没我们的份。
对于长期投资而言,我们的选择其实就只剩下基金了,选基金是永远绕不过去的。
虽然目前还没有一个百试百灵的方法(未来也不会有),让你一下就抓到未来十年的十倍基金。但是,确实有很多负面清单来帮助过滤掉大多数不靠谱的基金。
过滤基金的第一步,不妨从自己的消息来源上下手。选基的问题很多都出在信息来源上,很多人获得基金推荐主要来自广告、App 推荐和理财经理的推荐,而很遗憾这几个渠道靠谱的概率非常低。
广告里没有好基金
不要相信任何从广告里获得的基金信息,不管这个广告说得多么好。从广告中发现好基金的机会无限趋近于零。
投资中有一个常识,超过一定程度以后,基金规模越大越难创造超额收益。市场上的机会有限,能够容纳的资金也是有限的,能满足大规模资金需求的机会就更少了。
既然市场上赚钱机会有限,如果这个机会真的这么好,大家都削尖脑袋往里挤,凭什么轮到正在看广告的你?
为投资者负责的基金管理人很少会主动扩大基金规模,甚至很多好基金最后都会走向封闭,不再接受新资金。不过国内基金市场体量尚小,大多数基金规模还不到百亿,个人认为还没到不得不封闭的那一步。
投资经理,一言难尽
在银行和证券公司都会有专门给你咨询和提供建议的投资经理,我的建议是,除非你极其信任对方的人品,尽量不要参考推荐的基金,但是客观数据和交易规则可以听一听。
在这样的场合下,你最常听到一句话往往是「哎呀,姐,你现在这个基金不好,给你推荐个新的吧……」。
这个问题的根源是个典型的利益错配,投资经理是按照销售额拿提成,更关心的是自己能卖多少,而不是你未来到底能不能赚到钱。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下,投资经理更有动力推荐提成高的基金,而能够支付高额提成的基金,后期管理费往往不低,毕竟羊毛出在羊身上。
注:我不是一棒子打死,投资经理也有认真负责的,这里只讨论平均上的大多数情况,同下。
谨慎对待基金 App 推荐
上面的道理也可以引申到投资类 App 上。我们打开基金类 App,首页常常是各种五花八门的推荐基金、推荐组合。
这类推荐的参考意义也非常小,这类推荐无非两类——广告 或者 所谓的“精选”。如果是广告,上面我们已经讨论过。
这里说说为什么大多数精选也不靠谱。如果你长期观察过,你会发现绝大多数 App 的精选是每周甚至每天一换。我们先假设这个推荐都是对的,今天我听你的推荐申购了一项投资,还没拿热乎,过几天一看,推荐又换了,那我是换新推荐还是继续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