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小僧活
小僧不二的僧活、僧悟、僧诗、僧歌、僧段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小僧活

其实,我们都很可怜呐啊

小僧活  · 公众号  ·  · 2018-05-30 16:5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SANGHATALKS EP282




也许我们生活中会遇到这样的人,这样的人可能是别人,更可能是我们自己。

这样的人会非常关注旁人,别人的一举一动他都会注意, 别人最近在干什么?研究的是什么?别人出去到哪里玩了 ?和谁又交朋友了? 别人穿的什么牌子的衣服,用的什么样的化妆品等等。当看到别人不及自己的时候就得意满满,心里鄙视的很:切,还是我的好。当自己不如别人的时候,就对别人的东西嗤之以鼻:切,有什么了不起的,我还看不上呢。

我们遇到过这样的人,并且我们也正在做这样的人。遇到这样的别人、这样的自己,你会作何感想?


确实他们、我们都有问题,这个问题很多时候来源于自己内心的空虚,这种空虚让我们不得不通过与外在的对比获得一丝安宁,哪怕在与外在的对比中发现自己远不如彼,也会通过精神胜利法给予自己最佳的安慰。这样的人心里是恐惧的,恐惧于内心沟壑的幽深、恐惧于一切的不稳定,需要不断地通过与外在的对比来找到确定,找到肯定,找到均衡点。这种稳定或均衡似乎很难建立在个人对所拥有事物的感知、感受上,而往往只能建立在跟外界的比较上,这是我们的可怜之处。

当然这个问题的来源也不仅仅因为自我内心的幽深与空虚,还来自于环境、社会的影响。社会是由一个个人构成,人组成的群 会影响社会整体的样貌,反之,社会的样貌会反作用于个人。有人常说人心不古,遇到老人摔倒也不扶了,又有人说老人也变坏了,被人扶了还讹人。从古至今,人心并没有变化多少,就是好也没提升到哪里去,坏也没堕落到哪里去。正所谓“人心惟危”,一贯如此。


有时候我们忽略了环境的变化,环境的样态作用在了生活在当前环境中的每一个人身上。就拿扶不扶老人这事来说,如果有完善的医疗保险制度,即使老人自己一不小心摔倒,社会的医疗保障不会让他有太多负担甚至没有负担就能治疗好,那么,老人还会讹好心扶他的人吗?那么,见义勇为的人还会因为善良被一次次消费而变得冷漠、袖手旁观吗?


同样,那些在别人身上、外部环境上寻求慰藉,找平衡的人,问题的原因也不仅仅只是个人。它同样也是时代、环境、社会这些宏观的力作用在个人身上的体现。

一个人,很难跳脱其所处的时代。我们很简单就可以回望历史,可以去评判在历史上的某个时代的某个人,某件事,但很难能做到客观精准地评价此身所处的当下时代。无论我们处于社会的什么阶层,拥有什么样的圈子,我们都难逃时代给予我们的一切,无论好或不好,无论我们喜欢或不喜欢。用佛法来讲就是“共业”,同处于一个时代的人的时代背景是共业所感,同处于一个国家的人的国家形态是共业所感,同处于一个城市的人的城市环境是共业所感。既然是共业,就会有共同所能感知到的东西,就有着共同拥有和难以拥有的东西,就有着“自然而然”的生命的惯性。某种意义上,这亦是我们的可怜之处。


但还有些值得欣慰的是,当我们认识到这些,我们就不会有太多纠葛心坎的烦恼,我们就会对一些“莫名其妙”的现象开始理解,我们就会对那些令人讨厌的别人和令人讨厌的自己不那么讨厌,我们就会理解是什么造就了今天的我们,今天的他们,有时候我们反倒可怜起我们,可怜起他们。看,我们、他们居然被业力折磨成了这般模样。


有人会觉得掌握时代的脉搏,跟着时代的潮流走,会很顺利。这是因为大多数人都在这条路上走,都是那么的不由自主,随着业力的洪流没费太多劲就让自己向前,即使前进的方向谁也不知道。那些逆着时代潮流走的人是比较费劲的,因为他选择了不随波逐流,不借助时代的力量往前涌,他走自己选择的方向,他选择自己用力迈进,因为他知道这个由自己选择的方向是真实属于自己的,即使它走起来没有那么容易。这是令人佩服的,毕竟,有多少人能有这般勇气呢?但也许这种行为是违背客观规律,现前因缘的。

有人问:那这样好还是不好?

这,谁说的清?

那么,如此看来,上面的这些文字,可说全是放屁了~




几段不着边际的佛系胡说

误入圣者们的“佛友圈”

我跟你说,我也是佛教徒!

那些模仿着的,误解着的,还没放弃的爱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