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岁进入南京大学数学系到今年将要60岁,田刚将自己最宝贵的40年都献给了数学。当下很多年轻人在互联网等新兴产业的风口上年纪轻轻便身价千万,甚至因此而自我膨胀,还有一部分年轻人认为35岁之前没有实现财务自由便是失败的人生。和这样的社会氛围相比,田刚的经历似乎能够给我们一些启示,“年轻人还是少一些浮躁吧,不要想太多,多做些事情,只要你的水平足够高,一定会被发现的。”
走上数学之路是一个“意外”。在普通人眼里,数学理论深奥和晦涩,数学研究也注定是寂寞而孤独的,谈起为何要进入这个领域,他说出了三个关键词:家庭、兴趣、满足感。他的母亲从事数学领域的研究工作,从小就会给他找一些有趣的数学题来破解,他充满好奇的去解题答题,并总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和很多人一样,他进入数学系有点阴差阳错,“我高考的第一志愿本来是物理,但是高考成绩数学比物理要好,所以去了数学系”。对这样一个意料之外的选择,他没有后悔,反而觉得很庆幸,“否则我不一定会有这么大的收获。”
对知识获取的兴趣和得到知识的满足感,驱动着他从解开一个加减乘除的小学数学题开始,一步一步成为一个世界级的领军数学家,甚至解开了“Yau-Tian-Donaldson猜想”这个困扰了全世界数学界60年的难题。另一方面,他在几何方面的研究也有很多的突破,把Gromov-Witten不变量理论的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
数学,包括几何学在内,作为一门正式学科,在中国的起步是比较晚的,人才缺乏的现象也一直存在。“我们和西方国家的差距还是很大的。”田刚尽自己所能改变这一局面。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他一直在为中国数学人才的培养、一流人才队伍的建设而努力,不仅亲自上课,指导学生,还积极参与国家的人才引进工作。他培养的许多学生已做出优异成绩,甚至也登上了世界级的学术讲台,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