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蓝象资本
蓝象资本是专注于“教育+”领域的天使基金,每年推出3期“蓝象营”加速计划,按3%的比例筛选创业项目录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FT中文网  ·  《封神》展现的是何种民族心理? ·  9 小时前  
中欧商业评论  ·  西门子管理学院:赋能员工成长,驱动企业战略落地 ·  15 小时前  
FT中文网  ·  “米莱经济学”能否破解“拉美陷阱”?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蓝象资本

【蓝象分享】新时代的教育新使命丨2017年中国教育创新“20+”论坛年会圆满举行

蓝象资本  · 公众号  ·  · 2017-12-29 23:00

正文

小象走心导读:


12月29日,由中国教育创新“20+”论坛发起的“新时代的教育新使命——2017年中国教育创新‘20+’论坛年会”在北京国科大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次会议由会前沙龙、主旨论坛与专题论坛三大模块组成,来自教育信息化、教育科技企业、校外教育、民办教育、国际教育和教育公益组织等行业的代表,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各级政府部门代表,教育领域的垂直媒体代表等300余人参与了本次会议。


蓝象资本 在此次大会中担任秘书处单位,主办 “弥合鸿沟:促进体制内外的交流与对话” 会前沙龙,以及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政府购买服务的视角” 分会场,从企业视角和体制内视角讨论 教育科技服务进校的现状与问题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创新“20+”论坛轮值主席谈松华以“新时代的教育新使命”为主题进行了致辞。谈松华认为, 本次论坛是一次跨界别、跨学科、跨地域的研讨会,相信通过教育界、经济界、企业界和其他领域代表的思想碰撞, 能够激发出新的思想火花,汇聚共同的智慧。同时, 谈松华提出新时代的教育需要有理论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体系创新,要摒弃一些和新时代相悖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要扫除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要创造以人为中心、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现代化的教育体系。


在主题演讲环节,上海教育学会会长、中国教育创新20+论坛创始成员尹后庆以“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新举措”为主题进行演讲。他认为,未来的教学,将是面对面学习和在线学习同时并存、互为补充的教学模式;书本知识的传授将逐步被支持个性化学习的网上学习替代。 深度学习将打通内外学习、面对面与网络学习、学科与综合学习,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形成“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新常态。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中国教育创新“20+”论坛创始成员陈丽教授以“新阶段信息化推动教育创新的新趋势与新挑战”为主题进行演讲。在她看来,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是供给方式与需求方式的不一致。 要想做好教育改革, 应该从供给侧做改革,应该研究消费驱动的教育模式,要让学习者有更多的选择权,要选择合适的资源配置方法,要整合全社会资源,用消费驱动教育的服务方式。 在人工智能还没有真正被应用于学校时,重点的服务模式应是供给侧改革,是教育服务模式的创新。


世界银行北京办事处国别业务协调人 Elena Glinskaya 在主题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动力:人力资本开发和劳动力”的演讲中指出: 人力资本的投资和促进劳动力市场是中国持续转型和创新的核心。 中国必须提升人力资本的质量和利用水平,这不仅仅指的是教育方面的质量。她表示,一定要促进劳动力流动,让人们找到可以做的工作。对于现在的劳动力, 技术变革可能导致其失去原来的工作,必须要从事一项新的其他工作,所以职业技术培训是很有必要的。中国政府针对提高人力资本素质已经采取了相关措施。例如:对早期教育进行投资;降低高中的学费和收费;提供更加平等的教育。


上海市教委财务处处长何鹏程分享了他在分类管理背景下,对民办教育财政扶持政策的思考。他认为,政府对民办教育的扶持应有四个角色:法律法规的制定者、政策扶持者、扶持策略的执行者和规范教育的监督者。 民办教育事业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的争议在于我们对义务教育是否可以盈利从国家和省市层面没有形成共识。 现阶段义务教育是不允许有盈利性机构,但是幼儿园、高中是可以的,目前民办幼儿园、高中没有明确的统一标准,对这方面的探索也是远远不够的。

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黄晓婷副研究员就《中国教育业态蓝皮书》的研究核心成果进行了主题发言,主要就校外教育的发展现状与挑战,民办教育领域的民办教育业态、基础教育国际化和民办教育资源分配的阶层差异,以及教育信息化领域中的县域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使用、教育科技企业的发展与进校业务三大教育业态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报告。课题组发现,目前教育领域的课外教育内容更加丰富,素质教育兴趣班发展非常快,机构市场占有率在不断提高。但是目前来说对教育市场缺少有效的监管,且监管难度较大,同时,对于教育公平和人才培养和存在较大的挑战。 在校企合作领域,面临着三个方面的挑战:技术挑战、组织挑战、制度挑战。 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存在信息不对称,学校不太清楚学校的需求是什么,也不太会甄别企业提供的信息化手段是否有效。黄晓婷认为,目前教育领域的社会资源十分丰富,但对于如何用好社会资源,激发全社会的活力来办好教育?如何培育和规范教育市场、打破  体制内外的合作的壁垒、提供差别化的激励和扶持政策等问题上,仍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在主题演讲环节的结尾,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杨东平,ATA 总裁马肖风,蓝象资本合伙人、中国教育创新“20+”论坛创始成员沈文博和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刘明兴教授对主旨发言进行了点评。

下午的专题论坛中,“校外教育之为中国教育业态的重要组成部分:问题与出路”、“民办教育与教育国际化发展”、“基础教育领域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高教领域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教育公益组织创新:使命、路径与挑战”等五大论坛深入教育领域的各个业态组成部分,探讨新时代的教育新使命。


蓝象资本在 此次大会中主办“弥合鸿沟:促进体制内外的交流与对话”会前沙龙,以及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政府购买服务的视角” 分会场, 蓝象资本投资经理王潜就“教育科技服务进校的现状与问题”议题做详细报告 描绘 To B 企业典型画像:课程内容、企业年轻、高管稳健、青睐北京;并讨论企业进校的基本环节,以及如何抓住机遇;最后概述蓝象教育生态型投资逻辑。

30余位重量级嘉宾、50余家教育领域的业界代表、1场会前闭门沙龙、5大主题演讲、5大专题论坛,洞悉全球体制内在教育创新前沿,2017年中国教育创新“20+”论坛年会圆满落幕。


中国教育创新“20+”论坛(简称“20+”论坛)由谈松华教授等二十位左右来自教育学界和经济学界的学者以及来自政府管理部门、实务机构和国际组织的人士和业界领袖机构于2015年发起成立,目前由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简称“北大财政所”)、创客总部和 蓝象资本担任秘书处单位。 论坛的创始成员认为, 在互联网时代,必须就我国教育创新的新动力、新主体和新模式展开跨界别、跨学科的广泛探讨, 寻求体现教育规律、根植于我国教育现实的涵盖技术、制度、文化等多层面教育创新的可行路径, 努力促进校企合作、私立部门与公立教育系统的对话、 交流与合作,以期推动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END—


如果你正在教育领域进行早期创业,或对教育创业很感兴趣, 欢迎找到专注研究你所在细分赛道的蓝象资本投资经理好好聊一聊:


蓝象资本投资团队


资赛道:

to B 领域数字化教育出版

微信: wangkk


投资偏好:

to C 领域k12在线教育/职业教育

微信: FredQiu93


投资偏好:

to C 领域国际教育,课题式 /项目式学习

微信: gloria_kexin


投资偏好:

to B 领域国际教育/ 新课程内容 / 新型竞赛

微信 :wangchien1021


蓝象资本投后团队


关注领域:

未来工场孵化器负责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