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突飞猛进的信息时代,技术的进步也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相比已进入4G阶段的移动通信、进入3D/4K甚至8K时代的数字电视,广播仍停留在几十年不变的模拟调频/调幅广播阶段,与现在迅猛发展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广播、下载音乐相比,声音质量、便利性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距,这已经远远落后于同类技术的发展演变进程。与此同时,广大听众获得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样化,传统广播方式也逐渐难以满足听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传统的广播形式如果不进行突破,则很有可能在未来的十几年内逐渐被边缘化甚至消亡,而广播数字化是广播行业实现突破的必由之路。
调频频段数字音频广播系统是在国家广电总局的统一部署下开展的我国数字音频广播自主创新研究成果。广东省广播电视技术中心积极参与CDR课题研究与试验以及标准制定相关工作,努力推动广东CDR示范网建设。而作为广东示范网试验具体实施单位之一的技术中心电视调频发射总台承担了国内首个示范网前期试验点的建设、调测和研究,并与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共同完成CDR覆盖收测验收等工作。试验结果表明,CDR的覆盖效果是符合设计要求的,是令人满意的。经过近一年的试验,系统设备运行稳定可靠。
目前,广州试验点是利用98MHz的模拟广播频道(400K带宽)以数模同播方式播出两套数字广播信号、一套模拟广播信号。中国国际电台提供一路数字音频信号,广东电台提供相同内容的一套模拟音频信号和一套数字音频信号。CDR发射机输出模拟功率约1200瓦,数字功率约120瓦。CDR的调制模式为QPSK,采用码率为3/4的LDPC编码, 采用的是传输模式1,频谱模式9,模拟调频广播信号占用频道中心频率附近±130KHz之内,CDR数字信号占用±150-200KHz。接收端是开路接收的专用CDR工程接收样机。试验结果表明,数字音频广播使用100KHz频谱传输两套数字广播信号,数据率在32Kbps的数字音频广播收听音质好于占据150kHz带宽的模拟音频广播节目。
在CDR示范网建设与试播过程中,
我们也有一些体会和思考:
1、使用传统的覆盖分析算法或覆盖分析软件的预测结果与实际覆盖测试结果基本一致。
2、通过示范网建设和外场测试结果,未发现CDR数字信号对频道内和频道外的模拟调频信号有明显干扰,即在同频道实现广播节目模数同播的方法是可行的。
3、原有调频广播标准频率间隔是200KHz,而CDR的频道带宽为400KHz,频率管理部门对频谱规划需更加合理和具有前瞻性,尽可能减少各广播电台间的相互干扰,为数字音频广播的推广创造良好的电磁场环境。
4、在解决了技术基础问题之后,如何借鉴国外数字音频广播产业的经验和教训,避免其他系统推广时走过的弯路,促进我国数字音频广播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则成为当前的主要问题。
5、在接收终端方面,积极推动CDR接收专用芯片的开发,以及基于硬件芯片的小型、廉价、可靠的CDR数字收音机(手持和车载)研发、生产和普及。可采用“政府主导,企业配合”的方式,政府主管部门制定明确的产业政策和市场推广规划,从频率资源、产业政策方面支持各地广播运营商使用数模同播的方式先行建网,出台统一的示范网和接收机技术要求,构建全国范围内的规模化市场,给接收终端企业以充分的信心的同时,适当调整对市场推广前期接收机价格的心理预期,通过资源整合的方式消化数字化转换的成本,才可能在短期内突破接收终端这一瓶颈。
6、归根结底,我们认为有两个关键:一是频率规划,二是接收终端。这两个问题解决,CDR必将大有作为,前途无量。
作者:广东省广播电视技术中心卢林、罗志斌老师
来源:海峡广电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