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篇理财分享,来自我的一位朋友,
简七
。她发表过百万字的理财知识总结,是网易云课堂明星讲师,《嘉人》专栏作者,出版了近30本电子书,拥有百万忠实用户。
她的公众号,
简七读财(ID: jane7ducai)
,百万理财小白的有爱选择。关注「简七读财」,理财投资不再枯燥难懂,从零钱打理到进阶投资,让你一听就懂,一学就会。如果你是理财小白,搞不懂那些复杂的收益率和产品,如果你有理财的各种困惑,在她这里,都可以得到解答。
嘿,还记得陈安妮的漫画《对不起,我只过1%的生活》吗?
一个家境贫困的女孩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经过不懈努力,最后不仅成为一名漫画家,而且还成立了动漫公司,做出一款APP。
当别人都对她说:安妮,你做这些事情99%的概率会遭到失败,可她偏偏却成为了1%的胜利者。
很多年轻人被这个故事感动了,他们纷纷感慨:我难道就没有机会追求1%的生活吗?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可是,我们所向往的“1%的生活“,
背后到底是什么?
是敢于面对未知和不确定的挑战,努力缩小自己和梦想之间的差距?
还是成为一个有钱人,过上1%的人才能过上的生活?
1%的人,长什么样?
也许,平凡比你想得更平凡。据网上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家庭年收入7万及以下,占全国家庭总数的70%左右。
而1%,又比你想得更难得:
-
知乎也有一个帖子,讨论普通人获得月入十万的可行性,最后的结论是:
一个公司每年起码要实现上亿营业收入,这样该公司的中高层才有可能达到年收入120万的层次。
这类人约等于人口总量的3~5‰左右。
按户均三口之家计算,恰好也符合1%最富裕家庭的数字。
哪些人可以成为1%?
通常而言,一个人创造多大价值,也就能够得到多少回报。要取得超过一般人的回报,你必须要具备可以和他人交换的高价值。
为什么IT圈的技术大牛普遍收入很高呢?
因为他们的工作技术含量高,相对可替代性也较低。所以一个人的不可替代性越强,就越有价值。
但不论你是从事体力还是脑力工作,你能
创造的价值都有天花板
。每个人都只有24 个小时,除了工作还要吃饭睡觉,偶尔也免不了感冒发烧,毕竟人类不是上帝制造出来的生物机器啊!
大多数情况下,
一个人拼死累活最多能创造了两三个人的价值,拿两三个人的工资而已。
要成为1%的人,必然不是光靠努力和天赋就能实现的。
那么问题来了:
哪些人可以成为1%呢?
1.资源配置者
我们都知道资源是稀缺的,能够对资源(钱、时间、信息等)有效配置的人最有话语权。
举个例子,有一个小公司谈成一单项目是300万,扣除各种费用,还有200万,然后团队10名成员平均每人拿10万,剩下的100万都归老板。很多员工不服气:自己明明业务比老板强,凭什么老板吃肉自己只能喝汤呢?
事实上一个团队中,只有人脉、资金等
稀缺资源
的配置者才拥有决定权,他的价值早已到了无需讨论可替代性高低的程度,所以才理所应当地获得整体利润中最大的一块。
2.善于运用“人生杠杆”
众所周知金融杠杆是借别人的钱,放大自己的收益,而“人生杠杆”就是用自己的24 小时撬动了其他人的 24 小时。
1%的人懂得利用别人的体力和脑力实现目标,而不是只靠自己来单打独斗。想要撬动更多的资源,必须学会运用“人生杠杆”,这样才能成倍获得更多收益。
3.不承担风险,不可能获得高回报
普通员工拿的是合同收入,无论企业的收入是多少,只要按时上下班,也没发生重大过失,他们就能固定领取合同约定的工资。而企业家承担了公司经营的风险,在所有人拿走应得部分之后,剩下的才能归他所有。
表面上他得到的回报最多,但另一方面,他也可能因为经营不善最后变得一无所有。这就好比人在平地上行走的死亡概率要低于乘坐飞机或火车,但是乘坐交通工具的速度远比步行快得多。不承担风险,只能过99%的生活。
99%的人天生短视
很多人表面上追求财务自由,其实内心十分渴望成为财务上的1%,然而这恰恰误会了财务自由的真谛。
真正的财务自由,是指
不再为了钱去做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而是可以自由掌控自己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
。
事实上一心想成为财务上的1%的人,反而不能如愿以偿,因为他们关注的是钱本身,殊不知越是先考虑钱,越是丧失了赚更多钱的机会。
2016年大学毕业生数量在765万,创下历史新高。相比逐渐增加的人数,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却一年比一年严峻。
受此影响许多农村家庭宁可让孩子辍学去打工,也不选择继续读书。
他们算的是这样一笔账:让孩子读四年书不但会比同龄人少了四年打工挣的钱,还要消耗家里大量资源,而回报却是遥遥无期。
之所以“读书无用论”一直很有市场,就是因为大多数人倾向于选择回报周期短的方法赚钱,而读书恰恰是件回报周期很长的投资。
99%的人都很讨厌“长期”这两个字:我们要的是“马上发财”,谁愿意去等几十年后的财富呢?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投资小白纷纷杀入股市,天天痴迷于捕捉涨停板,却不愿选择长期投资,通过复利效应让财富稳定增长。
就拿指数基金定投来说,一般需要坚持20年以上的投资周期才能取得较丰厚的回报,可大多数人连一两年都等不及,又怎么会为未来的收益坚持20年呢?
所谓1%的生活
不是1%有钱人的生活
生活中我经常会听到很多人说,自己好像没什么别的兴趣,最大的梦想也就是多赚点钱,有朝一日能成为有钱人。但你要明白一点,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不论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还是万分之一,有钱人永远是金字塔尖的少数。
世界上有那么多人在那么多行业里快乐地工作着,他们或许不是赚得最多的1%,但一样能够在工作中充分施展自己的天赋,通过努力取得自己期望的成就并赢得别人的尊敬,这不也是一种成功吗?
其实拥有多少财富,享受多么奢华的生活,这些并不能作为评价他人的唯一标准,社会的价值观应该是多元的,没有人可以定义1%的生活一定是什么。
1%的生活是种什么体验?
1.要成为1%,需要用99%去换
很多人觉得安妮的成功靠的不过是运气,却不想想我们多少人能像她一样,投入99%的精力和时间,面对99%的人不认同,还要在99%的时间里忍受煎熬。
我们一味羡慕1%的生活,却忽视了这背后99%的付出。
想成为1%,先问问自己舍不舍得用99%作交换?
2.
安住于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