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门诊专家坐诊信息查询、预约挂号。 医院官网:WWW.CD120.COM 咨询电话:028-85423336 咨询时间:上午9:00~12:00 下午02:00~5:00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华西为帕金森病患者植入智能可感知脑起搏器!感知特定脑电信号,程控更精准!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公众号  ·  · 2023-10-09 18:36

正文

患者杨先生,

患帕金森病10+年,

药物越来越不起作用,

甚而出现“异动症” ,

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商慧芳教授团队与神经外科李鹏教授, 如何为这位饱受帕金森病折磨近10年的57岁患者,植入智能可感知脑起搏器。


确诊帕金森8年后,出现“开-关现象”

10年前,患者杨先生出现肢体僵硬和走路拖步等症状。8年前,在外院诊断为帕金森病,并开始接受抗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 最初,患者通过服药就可以很好地控制病情,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药效逐渐减退,出现症状控制不佳的现象。


2018年7月,杨先生来到华西医院神经内科商慧芳教授门诊就诊,调整治疗方案,定期随访和评估,帕金森病症状都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2023年初,随着疾病进展,杨先生出现了“开-关现象”。 “开”,即药效起效,运动迟缓和僵硬缓解,活动自如像正常人;“关”,即药效失效,运动迟缓和僵硬出现,显著影响活动。

杨先生的日常生活则在越来越短的“开期”和越来越长的“关期”之间转换,甚而出现了“异动症” (一种舞蹈样、手足徐动样或简单重复的不自主动作) ,生活质量受到了严重影响。



医生,这个开-关现象到底有好恼火嘛?说得这么凶!

“开”、“关”现象切换速度非常快,且不可预测,严重的患者可能在几分钟内突然不能动了,发生肌强直、震颤,几分钟后又突然动作明显增加。

更令人痛苦的是,这种现象会不停的重复,反复循环,不仅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带来精神上的打击。


植入智能可感知脑起搏器,症状大为缓解

商慧芳教授团队对其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和评估后认为:药物治疗效果已明显下降,单纯依靠药物无法很好地改善病情,根据病程和疾病严重程度,脑起搏器手术是当下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经过仔细了解和慎重考虑,杨先生选择植入目前国际最先进的智能可感知脑起搏器。 在华西医院神经外科李鹏教授、神经内科商慧芳教授的带领下,患者手术圆满完成,恢复良好,“开-关”现象大为缓解,服 用的药物种类和剂量也减少了,没有任何不良反应。

据公开文献检索,这是中国西部地区首例智能可感知脑起搏器的临床应用。


脑起搏器,帕金森病的“电子药”

脑起搏器,专业术语为“脑深部电刺激”,是一种用于治疗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癫痫和特发性震颤等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技术。

脑起搏器手术已成为帕金森病的首选外科治疗方法,具有微创、可逆、可调节等特点。 脑起搏器术后,程控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程控刺激的靶点和参数,所以一般把脑起搏器称之为“电子药”。

脑起搏器的植入和治疗如下图所示:第一,患者脑内特定脑区将植入细微电极。第二,胸部皮下放置饼干大小的神经刺激器。第三,神经刺激器发射电脉冲刺激大脑内的特定核团,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



传统脑起搏器VS智能可感知脑起搏器

总的来说,与传统脑起搏器疗法相比, 智能可感知脑起搏器可以更准确地感知和读取患者脑内特定的脑电信号,术后程控治疗更为精准, 为接受脑深部电刺激疗法的患者带来更多选择。


1

传统脑起搏器: 术后程控时,医生需要测试不同的靶点和尝试不同的刺激参数,根据患者的刺激反应,来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往往耗时过长,且对脑内的情况是未知的,是单向刺激治疗的过程。

2

智能可感知脑起搏器: 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在治疗的同时,可以精准感知和读取患者脑内特定的脑电信号,这些脑电信号与患者的疾病症状密切相关,程控医生通过对感知到的脑电信号进行分析和解读,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精准地进行术后程控治疗。


与传统的脑起搏器相比,智能可感知脑起搏器的“智能感知”技术就像给医生戴上了一副可以读取患者脑电信号的“智能眼镜”,让医生对患者的大脑有了更加客观的了解,以此进行精准的治疗。


本次术后,华西医院神经内科宋伟副教授和神经外科李鹏教授通过智能医生程控仪为杨先生体内的脑起搏器开启了感知功能,并捕捉到了特定脑电信号。


智能医生程控仪捕捉特定脑电信号


此外,智能可感知脑起搏器可同时兼容3.0T和1.5T全身核磁安全扫描,并已通过中国药监局、美国FDA和欧洲CE的三重认证,为患者术后核磁检查的安全性和便捷性提供了保障。


开设帕金森病病专病门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