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的一个大事件,就是微信朋友圈屏蔽抖音的链接。
腾讯公司的公关总监张军对此的解释是:
朋友圈一直有防刷屏机制,过了阈值就自动不可见了。
过了凌晨12点自动恢复正常,屏蔽只说不存在的。
事情缘起于3月24日,魏武辉发朋友圈表示:抖音的链接分享到朋友圈,只有自己可见,他人无法查看。
还有知情人士透露,单个域名一天的分享次数阈值大概是200万次。
分析下来就是:
1、微信没有屏蔽抖音,
朋友圈设有防刷屏机制。
2、单个域名1天内分享超200万次,就会被屏蔽,次日恢复正常。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3月22日
视觉志的一篇爆款文《
朋友圈最真实的偷拍照:这世上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
分享到朋友圈被限流
。
这篇文章
在阅读量900多万的时候,分享出去就被朋友圈屏蔽限流了,只有自己才能查看。
下图是视觉志的创始人沙小皮在朋友圈的说法:
想必大家也能感受到——迈入2018年,关于微信屏蔽、封杀的关键词出现的越来越密集了。
例如:微信屏蔽今日头条的链接、被封的网易开年大课与新世相营销课、最生活毛巾公益活动等等,几乎周周有、月月有。
这些屏蔽、被封的事件,究竟违反了微信的哪些规定?
我们从2018年集体翻车的课程分销案例来说起:
1、荔枝微课X网易戏精课
2018年1月16日晚8点,《2018网易开年大课》在朋友圈开始刷屏,2小时就卖出13000份。截止17日上午11点左右被封,一共卖出13万份。
课程引爆的最大亮点是:
即使不购买,只要分享海报到朋友圈有人购买,60%的返现就直接打到微信零钱上。
这是一个很高的分销比例了。
被封的时候,除了课程页面不能看,课程所属平台——荔枝微课公众号,也一度不能访问。
后来荔枝微课的负责人与微信协商,砍掉了分销了功能,才换来课程的正常访问。
分析下来:
是因为涉及多级分销,导致被封链接、账号无法访问,并且在处罚后分销功能被砍掉。
2、千聊
在1月31日,同是知识付费平台方的千聊,策划了一个类似的课程活动。
31日晚上7点推出,上线1小时后课程被微信封禁、千聊公众号被禁止访问。
一样是知识产品、一样赠送内部运营手册、一样是分销返现
,还打出一副公益牌——承诺课程收入捐献给乡村教师项目。
分析下来:
由于涉及多级分销被封,公众号也禁止访问。
下图是当时千聊给出的营销方案,非常明显的多级分销了:
3、新世相
3月19日周一早上7点半开始,新世相的知识付费产品海报开始在朋友圈刷屏。
历时4个多小时课程链接和公众号都被封,一共售出10万份。
大概是
吸取了前三次分销刷屏的经验,新世相的分销活动心思缜密
。服务器稳定、二维码链接采取了动态DSN切换、返现需要用户主动点击提取、还有一个实时变化的分销榜单、连生成海报的公众号都是一个新注册的新号。
毫无意外新世相的这波刷屏来得相当猛,也是因为势头太猛,把新世相推上了微商、传销的风口浪尖。
分析下来:
这是妥妥的分销了,《新京报》直接点名批评新世相的刷屏分销的行为:
上述的封链接、封号皆是由于涉嫌多级分销。
我们来看看微信官方对分销的定义:
核心观点就是:
1、利用关系链发展人员
2、形成上下线关系
3、按照销售业绩计算盈利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混淆或者好奇:
多级分销与诱导分享的区别是什么
?
我们不妨来看两起涉嫌诱导分享的案例,再看可能微信对诱导分享的定义是什么:
1、毛巾公益
在2月4日,公众号『最生活毛巾』在春节前筹备了一个为父母换毛巾的公益活动。
推文发出,得到了大家的热烈参与。看阅读量与点赞数,应该为该公众号带来了很多新用户。
但是在2月5日早上,这个公益活动被微信封杀了,原链接被屏蔽。很多读者在文章下留言,猜测活动是虚假的。
随后,公众号『最生活毛巾』推送了一篇4问张小龙的“经典公关文”,并申请恢复访问。
该文阅读量火速到达10W+,并在1小时以后,
被封的链接成功恢复访问
。
2、今日头条
3月2日,有用户称今日头条的链接分享到朋友圈时,
好友在朋友圈feed流,及查看个人主页时,均无法看到该条消息,疑似微信朋友圈屏蔽今日头条。
对此,今日头条相关人士表示:其产品团队也曾间歇性地遇到类似问题。
而微信方面回应36氪记者称:
微信明确禁止诱导分享等行为。
这些链接所使用的域名近期违反了《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范》及《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的规定。
严重影响朋友圈、群聊等功能的用户体验,因此,2018年2月11日起,微信对相关违规线上活动在朋友圈的传播进行了限制。
若目前违规链接已经完成合规整改,可发起申请恢复访问,经官方审核通过后即可恢复;针对链接分享到朋友圈仅自己可见的问题,可以通过邮件的形式发起申诉。
实际上,微信一直对于朋友圈有着明确的管理和治理方向。
例如在春节的红包大战中,包括今日头条在内多个平台的红包分享都被微信禁止转入朋友圈。
微信官方对于诱导分享的定义则是:
核心观点就是:
1、通过外链、公众号消息、二维码等方式,引导用户发朋友圈、关注公众号
2、强制性分享、利诱性分享、煽动性分享
看到这里,你懂了吗?
诱导分享——不主要涉及交易行为;
多级分销——是一种商业模式,主要的特征是存在上下级关系,涉及金钱交易。
不论诱导分享还是多级分销,它们均是处罚机制;
而朋友圈的防刷屏,则是一种预防机制。
处罚机制的目的在于,惩罚蓄意破坏微信生态的健康;
预防机制的目的在于,维系微信的“干净度”,即不希望某种“事物”的浓度过于大。
即便是微信生态内部的优秀文章,如果触及了微信设置的阈值,也会被自动屏蔽。
但是这种情况下的误伤,可以申诉并恢复。
作为新媒体运营者,我们要懂得并规避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