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贵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二级大法官
作者注:新公司法颁布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学界及实务界为正确实施新公司法,多有讨论,笔者认真倾听各方面意见后很受启发。本文更多从实务操作层面结合原公司法司法解释修改提出一孔之见,难免有顾此失彼或以偏概全之处,不足为据。本文意在提出问题,引起研究者的注意,以期在不断讨论研究中从实务层面凝聚更大共识,切实提高司法解释的针对性、可操作性。
文章刊发在《法律适用》2024年第6期,以下为节选内容。
摘 要:
新公司法在完善公司资本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加强股东权利保护,强化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和董监高责任等诸多方面的制度创新亮点纷呈、可圈可点。人民法院在准确适用新公司法和清理修改有关司法解释过程中应就此次修订涉及的几个主要问题予以重点关注。关于新公司法修订条款能否溯及适用,需要进行系统梳理、分门别类,在遵循“法不溯及既往”原则和有利溯及规则的前提下进行综合考量判断。关于股东出资责任体系,对新增加的股权、债权两种非货币出资形式在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股东之间、股东与董事之间的出资责任关系以及股东出资责任与债权人保护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还需在司法实践中研究解决。关于股东权利,对于代持股合同的效力应按民法典关于合同效力的规定进行判断,名义股东处分股权属于无权处分,交易相对人可依善意取得制度获得保护;在“一股二卖”时,对新公司法第34条股东登记对抗效力的理解不能囿于惯性思维,还需进行深入思考;股东利润分配请求权的实现路径有待进一步明确和深化。关于公司治理,应重点就董事对第三人责任、横向法人人格否认、股东代表诉讼、关联交易等问题予以关注。关于公司清算,新公司法作了较大调整,应准确理解和适用关于清算义务人、利害关系人的范围以及清算义务人责任和清算组成员责任等规定;在公司陷入僵局时,人民法院强制解散公司应持慎重态度,尽量以调解方式支持当事人以更为妥当的方式解决分歧。
关键词:
新公司法;溯及力;出资责任;股权代持;股权转让;董事对第三人责任;股东代表诉讼;关联交易;清算义务人
诉讼是心智的博弈
微信号:诉讼攻略
1.
最高法院 陈龙业:债务加入人追偿权的体系化证成与适用
2.
最高法院 陈龙业:违约金调整的规则体系——以《合同编通则解释》第65条为切入点
3.
最高法院 陈龙业:替代交易法的司法适用——以《合同编通则解释》第六十条第二款规定为中心
4.
最高法院 陈龙业:替代交易法的司法适用——《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解释》司法适用探讨
5.
最高法院 周伦军:关于无权处分的适用问题——《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解释》司法适用探讨
6.
最高法院 杨永清:关于债权多重转让问题——《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解释》司法适用探讨
7.
最高法院 蒋家棣:抵销权行使规则的细化及其具体适用
8.
最高法院 陈龙业:债权人撤销权规则的细化完善与具体适用
9.
最高法院 贾玉慧:债权转让规则的具体适用及相关问题研究
10.
最高法院 蒋家棣:债权人撤销权的法律效果及债权的实现路径
11.
最高法院 潘勇锋:论审判视角下新公司法主要制度修订
12.
最高法院 陈龙业:交易习惯的具体认定与细化适用
13.
最高法院 王丹:新形势下彩礼纠纷的司法应对
14.
最高法院 张丽洁: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债权依法转让的效力问题
15.
最高法院 潘勇锋:关于股东出资方式的实践思考
16.
最高法院 孙超:论形式判断规则在股权冻结中的适用
17.
最高法院起草工作组:《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解释》重点问题解读
18.
最高人民法院起草小组:《关于适用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19.
最高法院 刘贵祥:关于当前民商事审判工作的几点思考
20.
最高法院 刘贵祥 吴光荣:合同法律适用应把握的四种思维方法——以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为中心
21.
最高法院 陈龙业:代位权规则的细化完善与司法适用
22.
最高法院民二庭、研究室负责人: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答记者问
23.
最高法院: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相关典型案例
24.
最高法院 刘海伟: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民事诉讼程序构造
25.
最高法院 冯文生 郝晋琪:婚内投资的股权如何排除执行
26.
最高法院 邵长茂:执行案件法律适用方法论
27.
最高法院 刘崇理 唐荣娜:论有限责任公司实际出资人显名的程序性要件
28.
最高法院 韩煦:认缴制下未届缴资期限股权转让的若干思考
29.
最高法院 谢勇:民间借贷案件审判重点难点问题探析
30.
最高法院 杨春 魏佳钦 张鸣:查封裁定和协助执行通知书生效时间的认定
31.
最高法院 汪军等:民事诉讼“非必要财产保全”问题研究
32.
最高法院 刘京川 王戈 梁爽:申请保全是否错误的认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