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埃及记》15章一开始,正是摩西带领以色列人过红海,百姓士气和信心极高的时候,他们坚信,上帝既使他们脱离奴役的景况,必会带领他们进入更好的生活。
怀着如此大的期待,他们第一个落脚之处,却是名叫“玛拉(marah)”的小地方。“玛拉”在希伯来文中,是“苦”的意思,当地的唯一水源,竟苦到无法饮用。
“不是会到更好的地方?这里却连水都不能喝,上帝在耍我们吗?”以色列民开始向神抱怨。根据比尔牧师考察的历史资料,竟有人因过于沮丧,就此打道回埃及;如同彼得看见耶稣钉死在十字架后,决定回去捕鱼。
这件事,就如同以下数据一样不可思议:据统计,因遭受家暴而离婚的妇女,有高达90%会再度嫁给会家暴的男人。
为什么?
“当你碰到问题,觉得自己再也走不下去时,情绪会告诉你:回到旧有的生活、过去的环境,因为那是你最舒服、熟悉的地方。但,你到底要回去哪里?”
故事接着产生戏剧性的变化─以色列民的下一个停靠站“以琳”,以拥有12个清水泉和70个棕榈树为名,几乎等同现今的休闲胜地。且两地仅相距7英里(约11公里),连一天的路程都不到。
以色列民不晓得距离竟然这么近,因为他们从来没走过这条路。但那些回到埃及的人,却再也没有机会看到了。
现在的你,也可能正面临生命中的“玛拉”。你觉得自己撑不下去、不玩了,但是上帝差我来告诉你,“以琳”就在7英里之外,而唯一的抵达方式,就是“继续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