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光辉 来源:结构化金融
#01
大连万达集团
等被强执1.38亿余元、新达盟162亿元股权再次被冻结
近日,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连万达体育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新增执行标的1.38亿余元。今年以来,该公司被执行总金额累计3.46亿元。
5月14日,大连新达盟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新增一则股权冻结信息,被执行人为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冻结股权金额约162亿元人民币,冻结期限为3年,执行法院为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
新达盟成立于今年1月,注册资本约162.07亿元人民币,由大连万达商管及旗下大连万裕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持股。该公司为新设立的控股公司,其子公司为珠海万达商管,是一个商业广场运营管理平台,目前管理496个大型商业广场。
今年3月20日,大连万达商管所持该公司约162亿元股权曾被冻结,随后该冻结被迅速解除。
今年3月,大连万达商管与5家投资机构签约,投资方包括太盟投资集团、中信资本以及3家国际投资机构,这5家投资方联合向新达盟投资约人民币600亿元。
注资完成后,大连万达商管持有的新达盟股份降为40%,太盟等投资机构合计将持有新达盟股份60%。
投行圈子已组建多个私域社群,根据会员职业及爱好,进入(投行业务交流、专业学习、股权投资、资管、业务推广、上市公司高管、银行、海外资产配置、单身脱单、掼蛋等等)相关社群。目前已超过5000位精英会员,
欢迎加入。
#02
万达回笼现金流
近一段时间以来,王健林不断加速为万达回笼现金流,相继甩卖了万达电影股份,以及包括万达集团总部所在地的北京万达广场在内的16家万达广场。
万达及王健林的这种壮士断腕的魄力,以及提前动作的先见之明,还一直被人们所津津乐道。而实际上,这是一种福兮祸兮的偶然性事件。这次,万达再想“壮士断腕”,恐怕没有那么容易实现了,因为当前再也找不到像融创与富力这样的接盘方了,万达终于体会到了唇亡齿寒、兔死狐悲的意境。
在泰禾2019年出现违约的时候,作者写过一篇点评文章,提出一个很简单的预测地产企业违约的模型,后面被证明高度有效。这个模型的违约条件是:民营、筹资性现金流为负。这个模型之所以如此有效,与中国高度管制而又缺乏寻弹性的金融市场有关。
我们,很悲观的发现,万达商管也满足这个模型的条件。
#03
万达当前出现困境,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中国的商业地产存在制度性过剩,万达当前业绩难以维持。
万达在2022年的营业收入较2021年有所下降,当年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较上年也有较大下滑。这其中固然有疫情的影响。但是实际上是商业地产的宿命。单就经营层面来看,商业地产经营在中国,并不是一个好的商业模式。
原因在于,中国的商业地产永远处于过剩的状态。这种过剩不是周期性的供给失衡造成的,而是制度性的供给过度造成的。供给过度造成了行业的过度竞争,内卷之下,所有经营者都难以获得合理利润。
在正常的市场当中,重置成本对于存量资产的盈利能力有保护,这是商业地产周期性表现的原因。当新建商业地产的成本较高,并且预期因为供需关系而难以获利的时候,将不会供给新的商业地产。
而在中国,重置成本及预期盈利能力对于商业地产供给的约束,失去效力。正如万达此前经典的操盘手法,就是将商业地产与住宅地产一起开发,商业地产的存在,能够提升住宅地产的售价,无论商业地产是否盈利,其都已经从住宅地产开发当中获取利益。
另外,中国的地方政府将倾向于将商业地产当做是某种类型的基础设施,地方出于产业规划、人口聚集,住宅土地出让等方面的原因,会通过强制性手段或是提供土地价格优惠等各种形式的补贴,等等这些方式,来促使地产企业建设新的商业地产。这也是中国很多其他行业产能过剩的一个原因。
二、债务杠杆的非稳定性,尤其是债券市场的非稳定性
当前万达商管主要面临的问题是融资性的问题,就是企业经营情况尚且良好,但是遭遇再融资的不确定性与困难。这也表明,从2018年开启的去杠杆,至今仍然没有结束。市场已经进入自发的去杠杆进程当中,那些重资产行业当中的高杠杆企业,仍然处于去杠杆的威胁之下。
近六年去杠杆的经验还表明,债券市场相比信贷市场,稳定性更差。这是因为,相对而言,融资者更容易与银行机构达成债务重组或是再融资条款。而债券市场,投资者在看到融资企业面临问题时,更容易用脚投票,作鸟兽散。
那些发行过较大规模债券的企业,对于债券之苦,已经深有体会。中国的债券市场缺乏足够的深度与广度,是造成这种现像的原因。
当债券市场形成某种大体共识之后,很难找到与这种共识相反并且能够以头寸表现出来的观点。一旦某家企业的债券被主流机构抛售,绝大部分机构便会跟风。甚至都难以找到出手债券时的交易对手。这造成了债券价格的超跌。
深究其原因,公募基金受到管制,难以推出高收益债券基金。私募基金则面临界着难以募集资金的问题。信贷市场债务杠杆的不稳定,使得使用杠杆持有商业地产的企业,面临巨大的风险。从事地产融资的金融机构,在住宅地产项目与商业地产项目之间,更倾向于住宅地产项目,就是因为住宅项目的投资回收期更短。
三、证券化及资本市场融资的不确定性
万达商管此次上市进展不如预期,也是引发评级下调的一个因素。如果不能顺利上市,万达将要回购股权,而这部份股权的资金规模将近600亿元。
这无疑将会使得万达系的资金形势雪上加霜。一直以来,就有商业地产经营企业推动REITs这类证券化工具,但是时至今日,商业地产的REITs产品,还没有真正推行出来。
由于没有REITs将商业地产证券化,使得商业地产的流动性很差。
我们可以看到,万达此次解决困难是通过出售股票这类证券来解决的,这得益于股权的证券化。如果万达手中的很多商场像万达影业的股权那样实现了证券化,那么万达就可以很容易的将资产变现用于偿还债务。万达的债务困境根本就不会出现。
另外,虽然注册制已经实施,但是企业能否上市及能否在资本市场进行再融资,仍然受到管制。而地产行业一直以来,在资本融资都是受到严格限制的。去年下半年,为了纾困地产行业,证监会放开地产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股票发行。
然而,这种放开是策略性的,而不是制度性的。时间窗口一过,融资能力便会失去。由于近两年股票市场下跌,引发了股民的不满,目前已经有传闻IPO的速度已经放缓。
而在历史上,IPO暂停有过多次。股票是中国的另外一个制度性过剩的事物,这也是股票投资难以盈利的一个原因。每次股票进入牛市,便有大量的IPO、再融资扑来,打压股市价格。监管部门控制IPO及再融资的节奏,固然有利于存量股票的价格回升,但又使得原本寄希望资本市场退出的项目出现问题,加剧企业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