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暂得艺术馆
暂得艺术馆是一家专业的文化艺术品经营展示机构,其宗旨是搭建中国古代艺术品与艺术爱好者的沟通桥梁,呈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以此来推动艺术品交流的发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疆949交通广播  ·  期待!今晚八点 ·  昨天  
新疆949交通广播  ·  就在今天,21时53分! ·  昨天  
新疆949交通广播  ·  突发公告:集体下架! ·  2 天前  
新疆949交通广播  ·  免费开放! ·  2 天前  
新疆949交通广播  ·  暴涨108%!突破2000万人!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暂得艺术馆

传家国宝秘藏558年后:被子孙10块大洋贱卖...

暂得艺术馆  · 公众号  ·  · 2020-02-17 12:54

正文

苏轼画像


每一件国宝,似乎都有一段曲折传奇的过往。

1085年,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被贬黄州,为报答好友孙觉(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的岳父)的款待之恩,画了一幅《潇湘竹石图》送给孙觉。

此画是其存世的三幅绘画真迹之一,另外两幅分别为《枯木怪石图》《雨竹》。

苏轼《潇湘竹石图》(局部)  中国美术馆藏



《枯木怪石图》在抗战时流入日本,《雨竹》珍藏于台北故宫,收藏于中国美术馆的《潇湘竹石图》成为大陆孤本,珍贵程度可见一斑。而且就在前段时间,苏轼《枯木怪石图》现身香港佳士得秋拍,以4.636亿港币的天价成交,成为中国书画拍卖第二贵作品!

苏轼《木石图》


成交价:4.636亿港币

虽不可在市场中流通,但对比《木石图》的成交价,《潇湘竹石图》价值可想而知。


除了是苏轼仅有的三幅传世画迹之一,《潇湘竹石图》还有什么了不得的地方呢?



艺术上的不凡造诣

苏轼画像


竹与石在中国绘画题材中备受青睐,久盛不衰。苏轼也偏爱“竹石”题材,曾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句,《潇湘竹石图》正是其绘画艺术的代表作品之一,所作之竹“大抵写意,不求形似”,是典型的文人画创作风格。

宋 苏轼 潇湘竹石图 绢本墨笔 28x105.6cm 中国美术馆藏


《潇湘竹石图》采用长卷式构图,展现了湖南省零陵县西潇、湘二水合流处遥接洞庭的苍茫景色。


整幅画作以潇湘二水的交汇点为中心,远山烟水,风雨瘦竹,近水与云水、蹲石与远山、筱竹与烟树产生强烈对比,画面极富层次感,让人在窄窄画幅内如阅千里江山。




流传有序的身世

除了艺术上的不凡造诣,《潇湘竹石图》最难能可贵的,是其流传有序的身世。近千年的辗转流传,画作上承载了元明的26家,共计3000多字的题跋。这些题跋有的叙事,有的赏析,有的仅是发表赞叹之情,今天我们所知的画作流传历史也是从这些题跋中所得。


湖南书画收藏家杨元祥是画作中第一位留下墨迹的文人,元惠宗元统二年(1334年),《潇湘竹石图》流传250多年后,被湖南书画收藏家杨元祥在一位故人家中见到。最后,杨元祥引荐南京梁台的杜德甫用黄金20两买下了此画。



李氏家族秘藏558年


明洪武初年(1370年),梁台大收藏家李秉中用黄金50两从杜德甫手中买走《潇湘竹石图》。


李秉中将此画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死前曾告诫儿子李从善:“此画是传家之宝,李家子孙不得贱卖,否则我将死不瞑目!”李从善遵从老父遗嘱,将此画重新装裱后藏于家中,子孙代代相传。

杨慎(明朝著名文学家,明代三才子之首)


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古画传到第八代子孙李甲峰手中,当时李甲峰在四川江阳做官,于是将古画带到了江阳。在江阳,李甲峰偶遇了70岁的明朝大才子杨慎。杨慎对此画赞不绝口,并在画上留下题跋后才离去。第二年,杨慎在云南保山死去,这一题跋成了他的绝笔。杨慎的题跋让古画增色不少,古画身价倍长。


转眼三百年过去,李家此时家道已经中落,但依然不敢贱卖家传古画。1928年春,李家子孙李长勋为凑集大烟钱竟将祖先牌位推倒,从牌位后的墙壁里盗走了这幅古画。李长勋将古画卖到北京风雨楼古玩店,但古玩店专家认为这古画是赝品,顶多是明代人的临摹,于是用10块大洋买下了这幅画。此画在李家传承了558年,就这样流失了出去。李长勋盗卖古画违背祖宗遗愿,自然不敢回家,便带着这10块大洋离家出走,最后下落不明。





吴佩孚秘书10块大洋买下


1930年春,吴佩孚的秘书白坚夫来到风雨楼古玩店。白坚夫慧眼独到,而且运气极佳,同时买下了《枯木怪石图》和《潇湘竹石图》。


在当时《枯木怪石图》已经很有名气了,白坚夫花了近10万大洋才买走,而《潇湘竹石图》才花了10块大洋,相当于买一送一。

阿部房次郎


1935年,白坚夫将《枯木怪石图》卖给了日本商人阿部房次郎,据传当时日本商人不惜以千两黄金购买此画。阿部房次郎死后,其子阿部孝次郎将《枯木怪石图》赠送给了日本大阪美术馆。


1961年,白坚夫经济困难,决定把《潇湘竹石图》卖掉。他来到北京,把《潇湘竹石图》拿给他的熟人、国家文物管理局文物处处长张葱玉等一行专家查看,但是鉴定过程中有专家认定这是赝品。白坚夫一气之下,卷起画走了。

中国书画鉴定大师张葱玉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1558年,杨慎在四川泸州(江阳)除了为《潇湘竹石图》题跋之外,还曾经为另一幅元人临摹东坡壁画的《风雨竹枝图》题跋。两幅画作都下落不明,一些学者误认为这两幅图卷为同一幅画卷,否认《潇湘竹石图》为东坡真迹。



邓拓慧眼识珠5000元收购

邓拓(新闻工作者、政论家、历史学家、诗人和杂文家,同时还是一位书画收藏家)


后来,白坚夫打听到沈阳故宫博物院的古玩鉴赏家杨仁铠先生在京开会,便找到他,杨仁铠就推荐他去找邓拓。


巧的是邓拓也正在急急寻找这位白先生的下落。一次邓拓从外地出差回来,荣宝斋的画家许麟庐告诉他,前几天一位四川来的老先生曾拿着一幅苏东坡的手卷《潇湘竹石图》来荣宝斋询问价格。由于客人要价较高,荣宝斋一时难以筹措到钱,就没有收购。邓拓知道后便是拜托许麟庐打听这位客人的去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新疆949交通广播  ·  期待!今晚八点
昨天
新疆949交通广播  ·  就在今天,21时53分!
昨天
新疆949交通广播  ·  突发公告:集体下架!
2 天前
新疆949交通广播  ·  免费开放!
2 天前
新疆949交通广播  ·  暴涨108%!突破2000万人!
3 天前
一起神回复  ·  我想和你,一房二人三餐四季。
8 年前